2016-07-05 中国卫生杂志
文 / 本刊记者刘也良
区域医疗中心还要不要建
有人提出既然要强基层,就没必要再建立发展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但很多院长认为,对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认同很有必要,因为省级和地市级医疗中心难以满足国家层面的高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要学科门类齐全,科研教学水平高,主要救治急危重症患者,还要承担人才培养、技术帮扶任务,而且技术帮扶不仅包括区域帮扶,还包括援外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因此,国家级医疗中心对于引领区域内的技术水平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的情况是,虽然我国建立的医疗中心不少,但多为“高原”,而“高峰”不多,因此,院长们希望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作为“高峰”,应该医疗、教学、科研兼备,要引领我国医疗技术前沿。
在分级诊疗中,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要参与建立分级诊疗的标准和操作指南,通过信息化平台传播新技术、管理经验,对基层各类医学人才进行培养。尤其是国家级医疗中心具备高新技术科研平台和资源,应当引领区域内共同参与科研活动,共同提高技术水平。
在这样的定位之下,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要转型升级,缩减门诊诊室,专注于疑难杂症,把精力放在高精尖技术上。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国家级医疗中心代表着我国医疗卫生的顶级水平,其核心问题不在于规模,而在于能否解决多少问题,学科建设是否领先,在防治领域是否走在前面,医疗中心不但要解决疑难病,还应该是研究中心、培训中心,真正体现医学中心的价值。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在分级诊疗模式中应该是探索者,政策的推动者、实施者,是培养基地,也是国际医疗中心。
省级大医院未来如何
省级大医院作为省域内的龙头医疗机构,其未来又该如何定位?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顾国煜提出,省级龙头医院一方面要向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靠拢,其核心能力是解决疑难患者问题,发展高新技术,诊治疑难危重病,掌握重大医疗技术,而且技术要辐射海内外,医疗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省级龙头医院在分级诊疗方面也可以发挥自己向下的作用:省级龙头医院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能力,促进科研教学发展,创建县级重点专科和诊疗中心,以此来提高基层门诊量。
省级医院要与基层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不光要技术输出,还要文化输出,管理输出,为此,管理、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纽带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形成长效机制,而省级龙头医院的服务也能得到拓展和延伸。
除此之外,在目前的过渡期内,省级龙头医院在分级诊疗中还要帮助基层进行分诊。
目前,分级诊疗实际操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短期内,基层医生由于水平所限,对于患者该留在当地,还是转到上级医院就医,心存犹豫,因为这一决定可能决定患者生死,因此,在目前分级诊疗过程中,省级龙头医院还要通过专家会诊拍板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转诊。
因此,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伟林表示,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上开展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的联合会诊、分诊,通过信息化,实现医疗规范化、同质化,让基层老百姓享受跟省级大医院一样的医疗技术服务。
市级医院“合纵连横”是出路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钱申贤说,市级医院必须顺应大趋势,通过“合纵连横”,组团发展。原因是:从横向角度,市级医院没有雄厚的实力实现“高大全”,其发展的关键是呈现差异化,因此可以组建医院集团,通过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比如,一些市级医院可以转型为肿瘤医院、老年病医院、妇产医院、慢病管理疗养院等,针对老百姓的需求重新定位。在管理上,市级医院集团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采取股份制和管理委员会形式,管委会由各单位党政领导人组成,一起决策重大问题,实现集团内人、财、物的调配。
钱申贤说,以科研为例,很多老的市级医院都是三甲医院,是省医学科学院的临床研究院或者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院集团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集团内新旧医院之间的共享,带动整个集团的学科建设发展,促进整个集团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人才配套一体化、科研教学一体化外,集团内还可以实现文化一体化、资产一体化,而且这些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得到进一步深化。
在纵向方面,市级医院也可以建立医联体,提高协作性,通过资源下沉,加强医院和基层政府的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医联体医生下去以后,要提高专家效率,如果只是看几个门诊,意义不大,要通过考核机制,解决上下联动问题,建立双向转诊中心、床位协调中心,共同带动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县级医院强调承上启下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海波强调,在省域内,县与县之间情况大有不同,大病不出县必须差异化,有的县人口众多,但是服务能力不足,其县级医院的任务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获取老百姓的信任,而有的县,医疗服务能力很强,但是人口不足,经济水平较低,不能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因此,不同的县,县级医院的定位应该有所不同,对其考核指标也要有所不同,而其依据都应该是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张威说,县医院要依托卫生资源和互联网手段助推县域内的分级诊疗工作,分级诊疗是医院协同发展之路,目的是把患者留在基层,不扎堆大医院,县级医院起到的是承上启下、上下联动的作用。
目前,县医院通过与大医院合作,通过医联体、托管、帮扶等形式,得到了阵容强大的医疗专家的支持,县医院要利用这样的机会,其定位应当是县域内的医疗中心,学科方面要根据特色打造诊疗中心,开展新技术,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良性互动,为双向转诊开通绿色通道,创新预约方式。
同时,县医院也可以在县域内组建基层医联体,构建基层就诊体系,构建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实现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对接。
在“互联网+时代”,县医院还可以构建信息化平台,建立远程会诊中心,联通省、县、乡、镇4级远程会诊,定期召开双向转诊会议,过去由于没有这样的中心,各级医院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不能很好掌握患者情况,容易耽误病情的治疗,现在通过中心平台,可以详细了解患者情况,更加明确是否需要转诊。
除此之外,县医院还可以在县域内建立一体化的医学影像会诊中心等,基层遇到问题都可以传到县医院做诊断,减少漏诊、误诊。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