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任医师 李立艳
急性心肌梗死是世界范围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发达国家已经在近十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我国的发病率却居高不下,而且有快速发展之势。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对于右室的梗死存在明显的认识不足,忽略了右室心梗的重要性。实际上据统计近50%的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合并有右室心梗,此类患者常伴有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因而具有较高的入院率和死亡率,所以认识右室梗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右心室梗死的临床特点:
1、临床上孤立的右室心梗较少 占所有心梗病例的比例小于3%。50%急性下壁心梗及<10%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存在右室缺血性功能障碍。急性下壁心梗死亡的病例中有14-60% 右室心梗,合并其它部位的右室梗的患者预后较差。
2、右室的解剖特点:右室体积是左心室的1/6,心室壁薄,腔内压低,室壁张力远较左室小,左室壁厚,是压力泵;右室壁薄,是一个容量泵。
3、右心室的血液供应特点:右冠状动脉是RV心肌供血的主要来源。圆锥支动脉供血于RV流出道,锐缘支动脉供血于RV外侧壁,后降支动脉供血于RV后壁和室间隔,右冠状动脉通常是RVMI的罪犯血管,而广泛RVMI与右冠状动脉近段阻塞有关。左冠状动脉通常通过左前降支小分支供血于RV前壁,左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可损害RV收缩功能, RVMI也可以是粗大左回旋支冠状动脉阻塞所致。
4、右室梗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右室梗死几乎总伴有低心排血量,这可能是由于右室因梗死而扩张,导致左室充盈不足所致。心包对总的心脏容量有限制作用,因而在RVMI时,则会出现右室和左室舒张压接近相等,临床上类似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
5、右室梗死的临床表现:除了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外,有严重的低心排血量、心源性休克者约占10%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机械性并发症大大高于无右心室梗死者 。心源性休克、库氏征阳性或颈静脉怒张、肺野清晰通常被称作急性下壁右心室梗死临床三联征。
6、右室梗死的心电图特点:V3R—V5R 导联ST段抬高>=1mv,其中以V4R更为重要。ST段抬高约有50%的患者在10小时内恢复,约37.5%的患者持续1天,容易漏诊。STⅢ抬高/STⅡ抬高>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梗死的准确率达91%。
7、右室梗死的治疗特点:一般治疗同左室心梗,以及早期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PCI。急性右室梗死的治疗,除了再灌注治疗之外,关键是维持足够的血容量以保证适当的左心室充盈,所有急性右室梗死的患者应慎用硝酸酯类静脉扩血管药和利尿剂。对于动脉血压正常者可不必给予额外补液,对有低血压,低心排表现者应及时置入漂浮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只要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不高,首选补充血容量,1000-2000ml生理盐水常可有效恢复动脉血压,必要时可使用胶体液扩容。如果血压持续偏低,应继续补液直至PCWP达到并维持在15-18mmHg左右,不能无限制补液。对于严重低血压患者,在补足血容量以前,应同时应用升压药维持足够的平均动脉压以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当PCWP达到15-18mmH而动脉压仍低于正常水平时,应使用正性肌力药物,首选多巴酚丁胺。
由于一些临床医生对于右室梗死的认识不足,对AMI患者未能常规加做V3R~5R导联心电图,难免漏诊右室心肌梗死。本文对于右室梗死的简单总结,希望提醒临床医生,右室梗死有特殊的解剖,病理生理及临床特点,尤其是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特殊性,应该在治疗上加以重视和必要的区别对待,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