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军 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
下篇 个人防护基本知识
26新冠肺炎常见症状有哪些?
目前发现的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干咳、乏力等典型症状,有些患者还可出现腹泻、头痛、腹痛不典型临床症状。重症患者可在一周后出现病症加剧,包括有呼吸困难和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性休克等多种症状。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性衰竭,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27出现发热症状如何就诊?
在疫情期间,发热患者就诊时,除遵守外出就医要求外,还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到发热门诊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就医时,应如实讲述患病和既往就医情况,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与可疑人员的接触史等。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隔离治疗。
28疫情进入常态化,个人防护能放松吗?
个人防护决不能放松,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疫情形势总体可控,社会经济发展稳定良好,但是国际疫情形势不断变化,新冠病毒变异加快,发现变异毒株的国家不断增多,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增大。尤其是近期国内出现的疫情,病毒传播力很强、传播速度也很快。提示我们,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需要大家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时刻保持警惕心,切实克服麻痹思想、懈怠情绪、松劲心态和侥幸心理,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和传播风险。 在此期间,备足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备不时之需;外出乘坐公交、地铁、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务必戴好口罩,旅行全程做好防护。观光游玩以室外为宜,多看风景,少看热闹;景区排队要讲秩序,尽量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游玩观景不扎堆、不聚集,在室内人员较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一定要坚持佩戴口罩。
29佩戴口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包括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口罩如何保存和清洁?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
(1)首先佩戴口罩前,脱除后应洗手。
(2)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3)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短线绳脱去口罩。
(4)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5)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
(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宜超过8小时。
(7)在医疗机构时,可把口罩直接投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口罩作为医疗废物,会由专业处理机构进行集中处置。普通人因风险较低,使用过的口罩可以直接丢入垃圾桶。疑似患有传染病的人员应在就诊或接受调查处置时,将使用过的口罩交给工作人员。
30为预防新冠肺炎,个人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打喷嚏时捂住口鼻、外出回到家后做好自身卫生工作等)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预防传染病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要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继续坚持下去。
(1)戴口罩。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鼻涕或痰液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3)不随地吐痰。
(4)勤洗手。
(5)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
(6)常通风。
(7)从外面回家后不要将外衣、用具和鞋等直接带入卧室,有条件的尽量清洁后放置在玄关或进门处;清洗手后再触摸家里的物品;保持居家清洁和环境整洁。
(8)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9)推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10)注意饮食卫生,加工、储存食物做到生熟分开,煮熟煮透。
(11)不食用野生动物。
31疫情期间,为什么要合理膳食、科学锻炼?
良好、合理的膳食营养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抵御细菌病毒感染风险的重要保障,大家更应坚持合理膳食,通过均衡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
科学锻炼既可以保持机体正常的营养状态和免疫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系统;而且对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均有积极影响。
32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包括回答洗手的作用?如何正确洗手?外出不方便洗手时怎么办?)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日常生活、工作中,人的手会不断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正确洗手,手上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手和口、眼、鼻的黏膜接触进入人体。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正确洗手的指使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每次洗手应揉搓20秒以上,应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即“七步洗手法”。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可以随身携带并使用含酒精成份的湿纸巾或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
33为什么要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感染风险未知,且人与人之间难以保持1米距离,国内一再发生的散发性病例证明,一旦有病毒感染者,在没有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如果是在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病毒传播的风险更大。
34为什么要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首先,新冠、流感等病毒均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当人说话、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病毒会随飞沫排出到空气中,研究表明,在重力的作用下飞沫从人体口鼻排出到落地的水平距离一般在1米以内,近距离接触的人,如果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则有导致感染的风险,所以建议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至少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当然,1米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研究已证明,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这种含有病毒的小颗粒可以在室内环境扩散到更远的距离。因此,在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保持的距离越远,风险就越低。研究显示,当保持1米以上距离时,传播风险可以降低82%。
因此,在室内、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相对密闭的空间,应保持更远的社交距离,与此同时还应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目前新冠疫苗已开始接种,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可能达到100%,因此,接种新冠疫苗后也仍应继续做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
35室内为什么要经常开窗通风?
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
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寒冷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不要对着窗口直吹,避免受凉。
36家庭使用消毒剂来预防新冠病毒有哪些注意事项?
(1)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擦拭或浸泡小件物品,擦拭物体表面、皮肤和手等。要注意远离火源。
(2)含氯消毒剂。建议根据产品标签说明书进行使用,常用的居家消毒浓度为250~500mg/L。可用于白色棉织物、耐腐蚀物品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或者小件物品的浸泡消毒,如浸泡餐饮具,30分钟。
(3)免洗手消毒剂。在手部没有可见污染时,可直接涂抹、揉搓使用,如果手部有污染时,可在洗净双手后使用,取适量手消毒剂(一般挤压或者按压手消毒剂瓶一次,挤出的手消毒剂不少于1ml),进行充分揉搓,1分钟后即可达到消毒作用。
(4)化学消毒剂使用时应注意化学消毒剂的漂白性、腐蚀性等。做好个人防护,如戴橡胶手套等防渗透手套。化学消毒剂要妥善保存,密闭瓶盖,放置在阴凉通风及儿童不易接触的位置。
37居住小区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办?
如果居住的小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这些人员在被诊治的同时,相关机构会按要求对他们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家中及公共区域也会由专业的机构或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全面消毒。作为小区居民,应重视自身的防护但无需过度恐慌。
(1)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出现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后,小区会根据疫情防控部门的要求,将确诊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管控,同时加大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扩大至可能存在潜在感染的人群。因此,社区居民需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社区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开展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排查等工作,服从社区的统一管理。
(2)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 尤其是不串门、不访友、不聚会、不聚集。如必须外出,一定要科学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随身携带酒精棉片或免洗手消毒剂,注意保持手卫生。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尽量减少在外滞留的时间。咳嗽喷嚏时捂口鼻。回家后及时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洗双手,在彻底清洗双手前不要触摸口眼鼻等部位。
(3)乘坐电梯时要做好防护 正确佩戴好口罩后,尽量选择人少的时候乘坐电梯,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拥挤,尽量不用手直接碰触电梯按钮,可使用纸巾、牙签等,一次性使用后丢弃到垃圾箱。
(4)密切关注家人的健康状况 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嗅觉味觉障碍、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应第一时间报告社区居委会或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社区居委会管控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及时到附近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告知医生旅居史和接触史,积极配合诊治。
(5)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勤开窗通风、保持家居整洁卫生。如果有健康状况不明人员到访过,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尤其是来访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门把手、遥控器、沙发桌椅等公用物品应进行适度消毒处理。
(6)重视身心健康 如果感到忧虑、恐慌、心情不佳,可通过微信、电话、网络和自己信赖的家人、朋友联系沟通倾诉。也可跟着音乐活动身体、做一些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利用待在家中的空闲时间做自己原来没时间做的事情:如读本小说、追部好剧等。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态,增强免疫。
(7)不信谣,不传谣 及时关注卫生健康部门的官方权威渠道发布的疫情信息,理性对待疫情,不制造、不听信、不传播不实言论。
38.在单位上班时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包括日常办公场所如何做好防护?单位食堂就餐有那些注意事项?召开会议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单位上班时 要首先做到注意个人防护。工作场所建议全程佩戴口罩。工作场所存在粉尘或毒物危害的,既要考虑对新冠病毒的防控,也要考虑对所接触危害因素的防控,还要确保颗粒物滤过效率、密合度等参数符合要求。办公室单人办公可以不戴口罩;多人办公时应佩戴口罩。如果有条件,可适当加大座位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工作服、座椅套等织物的清洁,定期消毒;
加强手卫生措施。要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和眼睛。尽量减少手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工作台、操作按钮、办公物品表面等定期进行消毒。多人操作的设备要对接触较多的物体或配件表面进行消毒,允许戴手套操作的可佩戴手套作业;
减少人群聚集。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外出应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在单位食堂就餐时要注意:
(1)就餐时按照安保部规定的区域就坐,拒绝跨区域就餐;
(2)单排就坐(课桌式),拒绝面对面;
(3)人与人间距不少于1.5米;
(4)安静就餐,拒绝交谈;
(5)就餐过程中碰到任何,可安静的举手示意;
(6)用餐完毕,请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放回指定干湿垃圾桶,安静的、快速地离开餐厅;
疫情期间召开必要的会议时:
(1)严格落实会议主办方的防控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会议管理主体责任,按照“谁召开会议谁负责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的原则,做好疫情期间的会议组织安排、应急管理、疾病预防、卫生消杀等工作。
(2)严格会议举办。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各有关部门原则上不召开、推迟或减少召开集中会议,可召开可不召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可通过视频或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的一律采用视频或电话会议召开。确需召开的大型集中会议,按照会议管理规定,报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后方可召开。会议要严格控制会议人数并缩短会议时间。除疫情防控培训外,不得召开培训类会议。
(3)严格人员健康检查。会议主办方在会前必须了解参会人员及服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如有体温高于37.3℃或有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者一律禁止进入会场;在会场入口实行进门测体温制度,做好参会人员、服务人员健康监测;会议期间,发现可疑症状,需及时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及时安排到就近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按防疫有关要求,做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与隔离相关工作。
(4)严格会务安排。强化会场实名签到管理,建立参会人员记录档案,确保进入会场人员可查。参会人员实行分散就座,座位保持足够间隔,建议1米以上。
(5)严格会场消杀防疫。会议主办方会前、会后要对会场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对会场公用扶手、门把手、座椅、电梯等人员经常接触部位要重点进行清洁消毒,并注意保持会场内自然通风,禁止使用中央空调系统,必要时采用机械通风,会场内禁止吸烟。
(6)严格会议服务和保障。会议主办方应明确通知参会者自备并规范佩戴口罩,同时配备一定量的备用口罩。会场要配备安全卫生的瓶装水,会前会后要做好水杯消毒。召开视频会议时,视频会议系统所在单位要做好视频系统日常维护和使用技术支持,保障视频会议正常运行。会议期间需要安排用餐的,会议主办方应注意饮食安全与卫生,采用分餐制、错峰就餐等形式,避免聚集就餐,并加强对餐具的消毒及管理。
(7)严格参会人员及服务人员卫生防疫。参会人员、服务人员进入会场应主动配合会议主办方进行测量体温,并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用过的口罩需集中弃置指定的垃圾桶统一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8)严格会务人员培训。加强对会议管理、服务人员疫情防控知识、应急能力培训,切实提高会议疫情防控、处置能力。
(9)严格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各地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严格按要求组织会议,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会议管理水平。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对违反疫情防控期间会议管理要求的,责令马上整改纠正。对屡教不改、引发疫情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10)严格宣传教育引导。会议期间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预防宣传教育,提醒参会人员防疫注意事项。在会场张贴戴口罩、测体温、勤洗手等宣传标语或设置宣传栏,营造人人防疫、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39.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公交车、地铁、出租车、飞机等都要谈到)
(1)优先采用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购票或付费;
(2)全程佩戴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非必要应减少与同座位人员的交谈;乘坐出租车时,也尽量减少与驾驶员交谈;
(3)在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尽量减少滞留时间;
(4)乘车期间,保持手卫生,尽量少碰触扶手、扶杆、车门、厕所门及把手等,触摸后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
(5)妥善保留旅行票据或网上信息,以备查询;
(6)下车后及时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40.疫情常态化期间,出差时要注意什么?(强调避免去风险地区。交通工具如何选择?外地出差时,居住场所注意事项?外地出差时,外出就餐注意事项?外地出差时,如何查询出差地防疫要求?)
(1)保持疫情防控常态化意识,不麻痹、不松懈
保持疫情防控常态化意识,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即使接种了新冠疫苗也同样不能彻底放松,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疫苗可以达到100%防疫效果,并且现在只是部分人接种了疫苗,人群免疫屏障还未形成,感染传播风险还在,所以就目前情况来说,要把基本疫情防护措施做为一种常态来坚持做好。
(2)坚持做好疫情个人防护措施
出行在外仍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如科学规范地佩戴戴口罩(口罩如果脏了、湿了、破损了、变形了都要及时更换,戴口罩当感觉憋闷出现身体不适时,可到室外或空旷无人的地方摘下口罩透气,在室外如无人员聚集时可以不佩戴口罩,这样可以减少佩戴口罩导致的意外伤害)、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保持距离少聚集、保持空气流通常通风以及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注意打喷嚏咳嗽礼仪、不要脏手触摸口鼻眼、不随地吐痰、采取分餐制等,这些疫情期间建立起来的健康生活方式要保持下去,不仅对防控新冠肺炎有效,对预防其他传染病都具有很明显的防控效果的。
保持距离少聚集:可选择错峰出行,错开人流高峰,减少人群聚集。减少前往人员聚集的地方,特别是空间密闭且通风不良的地方。在办公场所、公共场所时注意“一米线”,不扎堆、不聚集,保持距离时刻牢记。
出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随行配备口罩、含酒精成分的湿巾纸或免洗洗手液等,让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另外,疫情在随时变化,各地的防疫措施也在不断更新,出行前要了解好相关防疫政策,提前规划行程等。
(3)非必要不跨境出行。目前境外疫情还是比较严重,出境旅行感染风险高,建议要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等。
(4)出行乘坐交通工具要注意
入口处主动配合体温检测、扫描健康码等措施,减少滞留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时,要坚持全程佩戴口罩,途中不随意摘掉口罩。做好手卫生,尽量少触碰扶手、扶杆、车门、厕所门及把手等车内公共设施物体表面。尽可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如条件和气候允许,可开窗通风。优选采用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购票或付费。途中做好手卫生,下车后及时清洁双手。
如乘坐飞机、火车等长途交通工具时除上面这些防护措施要坚持做好外,还要遵守秩序和管理,妥善保存票据以便查询。旅途中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向乘务员报告。
到达出差地,首先要及时了解当地的疫情以及服从当地对疫情采取的管理措施;
(6)在外地就餐时:
①应当尽量减少多人聚餐;
②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尽可能错峰用餐,避免人员拥挤;
③进入餐厅前,就餐前正确佩戴好口罩,要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服从餐厅工作人员管理;
④在餐厅期间,尽量减少接触公共设施,如需排队取餐,注意保持1米距离;
⑤保持手部清洁,就餐前要洗手!
⑥避开就餐高峰期,如果允许,尽量打包回到房间进餐;
⑦多人围桌合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或实行分餐制,就餐时少交谈。
(7)外地出差时,居住场所应当注意:
①进入宾馆请佩戴口罩,配合宾馆做好体温监测;
②尽量选择单间入住,与人合住时请确定一同入住人员近期有无疫区活动史或有无疫区人员接触史以及有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如有上述相关情况,建议其不要入住宾馆;
③不要与他人聚集或密切接触,在前台排队等候或与他人交流时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④请尽量减少接触宾馆的门把手、电梯开关等公共设施,接触后及时洗手;
⑤乘坐电梯时应佩戴口罩,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梯内设施;
⑥入住房间后,尽快洗手消毒,方可摘掉口罩,私人物品如毛巾、牙刷、水杯等建议自带;
⑦保持房间空气清新,定期开门开窗通风换气,一天2次,每次20~30分钟。尽量不要使用中央空调系统;
⑧保持房间内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⑨严禁在宾馆房间进行聚会,打牌等人员聚集活动;
⑩入住期间,请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时立即前往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如发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的人员请向酒店工作人员报告。
(8)如出行前出现发热等症状,建议就近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暂时取消外出或旅行。
41.到超市、商场购物时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购物的时间尽量避开商场、超市的客流高峰期,比如选择非周末时间或者是早晨刚营业的时候,这样减少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
(2)乘坐电梯时,如果是到楼层比较低的地方购物,推荐走楼梯。如果到楼层比较高的地方购物,建议优先使用扶梯。如果必须乘坐厢式电梯,电梯人多的时候可以等候下一趟电梯。乘坐电梯时要佩戴口罩,而且与其他人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减少触按电钮的次数;
(3)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
(4)做好手的清洁卫生。
42.到农贸市场、水产市场购物时如何做好防护?
(1)错峰错时,不要集中在传统时间。大家可以根据日常生活情况,判断哪些时段是高峰时段,尽量和这个时段错开;
(2)要戴口罩保持距离。出门之前一定准备好口罩,进菜市场水产品市场之前一定要把口罩戴好。在菜市场水产品市场里面有很多摊位,不要集中在某些摊位,还是要和大家保持一定的距离;
(3)少接触。现在这个时候尽量多用眼少动手,看好菜或水产品后直接让摊主称重抓取;
(4)出门前想吃什么菜、怎么搭配,心里要有一个谱,这样进菜市场水产品市场逗留的时间可以短一点,直奔主题赶紧买;
(5)出了菜市场水产品市场也要非常注意:回家第一时间换鞋洗手;在菜市场时不要随便把购物袋放在地上,如果老年人觉得分量太重,建议弄个小推车之类的,减少购物袋直接到处放置的习惯;进门之后最好把袋子里面的东西掏出来,不要直接连袋子一起放在桌上。另外,从菜市场水产品市场回来后,尽量做到里外有别,衣服换成居家服,出门的衣服和居家服不要在家里混用。需要冷冻的水产品一定要用消毒剂喷洒外包装后再放入冰箱;
(6)尽量不要用现金支付,用移动支付。但是用完后手机不要忘记消毒;对于开车的人员,建议在车上放点含酒精的湿巾,或者放一小瓶免洗消毒液,上车后手消一下毒再开车。
43.到医院就诊时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来院前,主动关注自己的健康码情况,提前准备好健康码,进入医院时主动出示,以便可以快速通行进入医院;
(2)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更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选择合适的防护口罩佩戴。老人健康码可由家属代为办理,如就诊时无家属陪同,请家属提前将健康码彩色打印,由患者带至现场进行就诊。
(3)提前进行门诊预约。目前各医院基本实行门诊非急诊全预约制,分时段就诊。患者利用医院微信公众号、电话等方式提前预约,不在医院进行现场挂号,避免现场聚集。
(4)按时段来院就诊。已预约的患者尽可能按预约时段来院,请勿过早来院等候,也不要超过预约时间段再到现场,以免造成人员过多和聚集,增加感染风险。
(5)前往医院就诊时,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如果只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则必须正确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交谈。
(6)进入医院前和后,自觉正确佩戴口罩(有条件者尽量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请勿佩戴带阀门的口罩。
(7)进入医院后,尽快到达所在专科就诊区域,不随处走动,不乱串区域。在候诊区域,应尽量减少走动,减少交谈,保持安静;排队等候时,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候诊时,间隔座位就坐。
(8)进入诊室时,请保持一医一患一诊室,原则上陪同人员不进入,特殊情况需陪诊的,陪诊家属不超过1人。
(9)就诊时,患者及陪同家属需正确佩戴口罩,不可随意摘下和丢弃口罩,未佩戴口罩禁止进入诊疗区域。
(10)医院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不乱碰,不乱摸。乘坐电梯后、接触其他公共设施设备后及时洗手。
(11)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就诊结束后或接触公共场所设施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12)就诊结束后,尽快返回居住地,不在医院区域或人群密集场所逗留;
(13)遵守医院临时采取的防疫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感染机会和伤害。
44.聚会就餐时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就餐前 就餐前排队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减少语言交流,与相邻顾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排队时打喷嚏的话,用纸巾遮住口鼻或者采用肘部遮挡这些措施。取餐时应避免用手直接触碰频繁接触的物品表面,在付款时尽量选择二维码等非直接接触的电子支付方式,减少采用现金结算;
(2)就餐时 选择表面清洁的桌椅,最好是靠近门窗等通风比较好的位置就坐。要注意手卫生,可以用洗手液在流水状态下洗手或者是用手消毒剂。用餐过程中,摘下口罩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口罩内侧的清洁,避免污染。避免面对面就坐,最好是同向坐,而且相隔距离最好一米以上。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减少同行人员的交流。如果餐厅人员比较多,打包是比较好的选择;
(3)就餐后 就餐后,要立刻离开餐厅,减少在餐厅的逗留时间。
45.外出旅游时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出门带好口罩,并且正确佩戴;
(2)不要去高风险、人多的地方旅游,如果要出去游玩,尽量选择人少的地方的地方去玩;
(3)随时随地洗手,可以带一些免洗的洗手液,或者杀菌的湿纸巾,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细菌传入;
(4)出门交通工具,尽量选择自驾、房车游以及熟人之间的组团游,这样相对比较安全,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样会比较安全;
(5)外出住酒店或者吃饭也要做好防护,提前预定好,避免排队等候,减少聚集。
46.如果自己所在地区升高为中风险地区或者高风险地区,应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强调当前政府响应速度很快,听政府指挥,该居家居家、该隔离隔离)
(1)高风险地区在中风险地区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的防控策略。全力参与做好城乡社区综合防控工作,严格落实社区管控和限制人员聚集等措施。在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基本卫生健康和用药需求。
(2)居家,并主动监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建议早晚测量体温。如果发烧,干咳,疲劳,嗅觉和味觉下降或丧失,鼻塞,流鼻涕,喉咙痛,眼睛红肿,肌痛和腹泻,应尽快去附近医院的发烧门诊。 在整个行程中,请佩戴一次性医疗防护口罩,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且与其他人的距离应超过1米。
(3)注意饮食营养和食品安全
①食物应尽可能多样化,并与肉类和蔬菜相匹配。
②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尤其是高质量的蛋白质。
③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控制油,盐和糖的摄入。
④确保有足够的饮用水。每天应该喝大约1500~2000毫升(相当于3~5瓶矿泉水)的水,建议多喝白开水或茶。尽量少喝各种饮料(例如雪碧,可乐,奶茶,牛奶饮料等),并且不要喝酒。
⑤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原料的采购必须新鲜卫生,不要接触,购买活禽,也不要吃野生动物。
⑥如果已确诊患者并且在家中无症状感染,则应要求他们居住的环境和所使用的物品。应当由专业机构和人员,或者在疾病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根据其卫生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47.为什么提倡在家也使用公筷和分餐制?
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由此可见家庭共餐是一种高危行为。共餐制最大的弊端在于传播病原微生物,在用筷子或勺子取食的过程中,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触筷勺,许多病原微生物借由筷勺传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了共餐者罹患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即使家人健康状况良好,也非常有必要改掉共餐的老习惯,实行分餐制。
不分筷不分勺,还喜欢相互夹菜,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其中最易发生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甲肝、戊肝、手足口病等。这与中国人共餐的习惯不无关系。尤其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的幽门螺杆菌,会随着共餐取食、互相夹菜、给儿童喂食而传播,幼儿与老人都是易感人群。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果感染者未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甲型病毒(HAV)很容易借助筷勺污染食物,传播给共餐者。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儿童为主的易感染性传染病,潜伏期不易观察,共餐、为孩子夹菜也成为重要传播途径。
分餐制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个人一双公筷一双私筷,另一种是每份菜盘边摆上公筷或公勺。汤盆里要放上公勺,喝汤用公勺舀到自己的小汤碗里,舀汤时不要用公勺触碰到自己碗里,立即还原公勺。公筷和私筷、公勺与私勺要有明显的颜色、长短或大小的区别。
48.如何调节心理,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疫情下,大家都觉得不自由、不痛快,需要进行一些疏导)
当前疫情下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泛滥带来的心理生理问题。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大量信息,造成信息过载,引起内心焦虑;信息冲突、真假难分,信息的受众不明真相、无所适从,进一步增加了焦虑乃至恐慌;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基础疾病,身体抵抗力相对差,处于易感人群范围,心理上较敏感,容易相信小道消息,其焦虑感会更加强烈,容易引起睡眠、饮食等生理改变;
(2)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和恐慌。不够了解疫情的,存在解读不足或解读过度情况,无法相信官方权威,而猜测真相,推测结果,预测未来,结果越想越怕,焦虑情绪迅速扩散;很多人正常生活规律受到限制,个人行为随之改变,因为没有明确的预期,封闭性的生活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也让焦虑情绪进一步加重;
(3)担心染病而引起的疑虑。过于担心自己或家人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的一举一动都谨小慎微,生活变得忧心忡忡,焦虑和恐慌感越来越深,可能会引起各种躯体化症状或疑病症。还有的人会出现反复洗手、频繁换口罩等强迫行为;
(4)因分离引起的心理生理问题。过于忧虑“隔离期”的分离,无法忍受与家人分开,也会一定程度引起焦虑,可能会出现迟疑上报疫情、瞒报等不当行为,严重将延误治疗,甚至引起疫情进一步扩散;“隔离期”没有亲友陪伴,加上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产生抑郁,并影响睡眠饮食等生理功能。
如何正确调节心理?
①端正认知,坚定信念。认知能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因此端正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全国正在全力抗击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有序、精准推进,正逐步取得成效,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并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最终战胜疫情;
②接纳现实,顺其自然。面对疫情、面对自己无力改变的现状,与其否认、排斥、回避、和矛盾思想斗争,不如承认现实、接受现实,顺其自然。作为普通大众,我们非常有必要及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护知识,并让自己知道,面对这个疾病,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坦然做到顺其自然,烦恼就自然少了。
③调整情绪,稳定心态。应对疫情,既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有强大的心理,当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要及时寻找合适的途径把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宣泄,保持乐观心态;
④合理宣泄情绪四个一:A说一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向自己信任的亲朋好友倾吐内心的痛苦,或拨打心理热线、写信、写日记倾诉,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倾诉等;B动一动:做一定量的体育运动,并坚持下来;C哭一哭:痛哭一场,释放压抑感;D唱一唱:通过大声唱、大声喊合理宣泄;
E合理宣泄情绪转移法:把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事情上去,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适度玩一些游戏等等;
F合理宣泄情绪自我放松法:包括深呼吸、冥想放松、瑜珈、太极拳等。
(4)升华思想,主动作为。与其把压抑的心理冲动一直压在自己心头,搞得自己非常烦恼,不如把心理冲动转移出去,转移到社会当中有意义的活动里,使精神有所依托,获得新的、更高的精神满足,让情感得到升华。疫情联防联控人人有责,在不添乱、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前提下,主动参加到政府部门组织的防控行动中去,如科普宣传、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等等;
(5)正确甄别,相信权威。许多不实的疫情谣言,很可能会催化公众的恐慌情绪,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甄别,并且要有限制地关注疫情信息,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愉快的事情上去,或适当“隔离”信息源,不要让自己整天暴露于疫情信息中,避免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恐慌。同时,为避免被误导,要认准官方权威信息,一般来说,结论过于武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缺乏真凭实据,用词煽情、夸张,情感成分多于理性;利用疫情推销产品的内容,可信度不高。
疫情下出现的心理应激相关问题
如果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没有很好的效果,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相关问题,常见的心理、生理反应有以下几点:
(1)认知反应:不信任感、不安全感、过分关注身体、对任何情况 灾难化等;
(2)情绪失控:主要表现为焦虑、担忧、恐惧、无助、悲伤、愤怒等;
(3)行为反应:坐立不安,冲动行为,过量饮酒等;
(4)生理反应:睡眠不好、食欲减低、胃痛、胃肠不适、身体疼痛、心慌、心跳、呼吸困难感、头晕、头痛等功能性躯体症状。
应对方法:
(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如逃避引起吵架、愤怒的场所;
(2)心胸宽大、乐观地应对和处理负面生活事件;
(3)增强自身应对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4)通过各种放松措施控制或转移负性情绪;
(5)学会各种放松技术,如气功、生物反馈疗法、散步、白日梦等;
(6)取得社会支持,取得亲人、友人支持和理解。
49.国产新冠疫苗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一段时间以来,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日前,国家卫健委专家给出了权威回答:疫苗的保护作用不单纯是靠抗体。我们的免疫保护,主要是靠免疫记忆,也就是免疫系统记住了这个病毒。目前,国产新冠疫苗免疫记忆的时间,肯定不止半年,也许能够持续几年,是不是能够持续终身还要持续观察。而且尽管病毒在不断变异,但仍然在我们的防控范围之内,一旦新冠病毒变异超出防控范围,将对疫苗进行升级。
50.中国何时能实现群体免疫?
随着我国疫苗产能不断提升,公众接种积极性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体系接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到2021年年底前完成至少70%的目标人群接种。近日发生的本土病例提示,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共筑“免疫长城”,需要你我助力。因此,我们大家要应接尽接,不要犹豫,另一方面,也不要以为接种了疫苗就万事大吉,应该树立与疫情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
2021年9月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