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多学科护理干预的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王宏艳 13021076020 Why2005LL@sina.com
[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在低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
用效果。方法:对我科35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低龄语前聋患儿围手术期实施多学科合作全程护理。结果:35例患儿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健康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为8.57% ,1例头皮血肿,2例上呼吸道感染;满意度:健康宣教多样化认同为91.4%(32/35)、病室环境安静为86%(30/35)、护士服务态度评价满意为97%(34/35)。结论:多学科合作全程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儿及家属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患儿术后早日康复。
人工耳蜗作为一种人造器官,可以代替重度或者极重度感音性患者的病损的内耳,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编码的电信号,刺激听觉神经,进而通过听神经将声音传入大脑,进而使患者产生听觉[1]。相关报道表明,人工耳蜗植入术自1995年进入我国医学领域,成为聋哑症患者的最佳选择,是治疗重度或极重度患者的有效途径[2]。语前聋的患儿手术植入年龄通常为12个月-6岁,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3]。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共开展低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35例,旨在通过多学科合作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工作的作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患儿35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男23例,女 12例,将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婴幼儿组(0-1岁)10例,占28.5%,幼儿组(1-3岁)8例,占22.8%,学前儿童组(4-5岁)6例,占17.4%,学龄儿童组(6-10岁)11例,占31.3%。均为双侧语前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检查结果符合手术指征。其中左侧植入12 例,右侧植入23例。
1.2手术方法
全麻下,耳后小切口。所有手术采用面神经隐窝进路,在颞骨和乳突相应部位磨出埋植床,将接收刺激器置于埋植床内,用可吸收线固定。通过面神经隐窝,经圆窗入路,进入鼓阶,将电极插入鼓阶内,外端电极置于颞肌下方,封闭术腔。
2护理干预
人工耳蜗的护理团队涉及多学科,包括耳鼻喉科、儿科、手术室、检验科等相关科室。
2.1多学科合作的术前干预
2.1.1优化术前采血流程 人工耳蜗手术患儿和成人一样,术前完善生化全项、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乙肝五项、HIV、TP常规化验,需血量20ml,对于婴儿幼儿来讲,儿科专科护士也很难一针完成,家属不满情绪大。经过和检验科、物资科共同沟通,领取小儿凝血四项管。优化采血流程,打破传统条形码黏贴模式,最终可采集10 ml血即可完成全部检查项目。
2.1.2建立护理会诊制度 由儿科护士配合我科完成难度较大婴幼儿的采血和静脉输液工作,和儿科建立护理会诊制度和流程,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1.3环境准备 我科有人工耳蜗手术患儿的固定房间、集中管理,房间位置离护士站较近,便于护士处理突发情况,同时墙壁张贴患儿喜欢的卡通图案。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患儿呼吸道感染。
2.1.4护士培训 成立人工耳蜗护理团队,由专门固定的护士1-2人负责管理人工耳蜗患儿。选送护士到儿科进行专科知识的学习,学习儿科操作技术,了解儿科患儿的护理要点,提升专科水平。
2.1.5一般护理 按照患儿不同的接台时间,提供个性化的禁食水要求。制定禁母乳、配方奶8小时、禁清饮料6、禁水4小时。这样既保证了手术的要求,又避免患儿因为饥饿、哭闹而影响情绪。
2.1.6建立静脉通路 患儿静脉穿刺比较困难。术日晨在病房为患儿建立静脉通路,妥善固定,并用网状绷带覆盖。提前建立静脉通路可避免术中因为穿刺而影响手术时间。
2.1.7心理安抚 患儿从入院就由主管护士负责,每天增加与患儿的接触时间,用微笑、抚摸、拥抱等方式给予关爱。用非语言的方式与患儿建立亲切感,对于患儿的配合给予表扬、鼓励。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患儿父母的焦虑水平较高[4]。要选择适宜的交谈方式和内容来缓解家属紧张焦虑情绪,告知家属患儿术前的各项注意事项,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2.2手术室的术中干预
2.2.1规范手术间 根据手术需要的各种仪器、显微镜、麻醉机、监护仪、显示器等术中观察的角度,规范手术间物品的布局。根据手术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手术床,保证术中头部角度的旋转。
2.2.2眼部及全身皮肤的保护 患儿眼部的皮肤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可以防止术中消毒液流入眼内,同时也可防止术中眼睑闭合不全而造成眼部损伤。婴幼儿皮肤娇嫩,搬动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同时患儿全身使用海绵垫进行保护,防止皮肤受损。
2.2.3患儿体温的控制 手术间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在患儿身上盖一次性的暖风毯,棉被预热后给患儿保暖,同时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3术后护理干预
3.1一般护理 患儿麻醉清醒后经常给会哭闹不止,此时可让父母平抱患儿,分散注意力。尽量保持患儿平卧位4-6小时。避免头部过度活动,勿用力打喷嚏,以免压力过大造成鼓膜内陷穿孔。全麻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2小时,持续应用心电监护,注意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意识、肢体活动。术后2小时可进水,4小时可进清饮料,6小时可进母乳。
3.2并发症护理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可引起眩晕、耳鸣、恶心等症状,一般3-4日可逐渐消失。患儿头部活动宜慢,不可突然坐起。手术的创伤、植入体的排斥反应,可引起术后感染,应注意体温的变化。观察患儿有无眼睑闭合不全、嘴角歪斜等面神经麻痹的表现。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头皮血肿的发生。避免头部剧烈运动以防止电极脱落。
4评价指标:①护理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和投诉率进行评判,满分100分。②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从宣教、环境、护理服务态度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00分。
5结果
5.1护理质量 术后患儿均无面瘫、颅内及伤口感染。术后头皮血肿1例,经对症治疗后血肿消失。发热体温大于38°C度2例,经检查为上呼吸道感染,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投诉率为0%。
5.2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健康宣教多样化认同为91.4%(32/35)、病室环境安静为86%(30/35)、护士服务态度评价满意为97%(34/35)。
6讨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先天性耳聋患儿唯一有效的康复方法。语前聋的患儿手术植入年龄通常为12个月-6岁,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3]。越来越多的低龄患儿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由于低龄耳聋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听力及语言障碍,对事物的认知度低,大多数患儿不能很好的配合,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护理理念,不断的寻求新的护理方法和模式。我们通过35例低龄患儿多学科合作的护理干预,可以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及专业知识,结合其他学科的专业优势,使患者接受专业护理。儿科护理的干预大大提高术前穿刺的成功率和家属的满意度,为患儿提供了更精准的护理。人工耳蜗手术是非常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室的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手术室环境布局、器械、物品的摆放、术中的配合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专科的围手术期需要我们做好患儿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患儿听力的重要环节。多学科合作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让患儿顺利的渡过围手术期,有利于患儿术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Zhang Fan.Infiuence of an Intraoperative perilymph gusher on cochlear implant surgery and effect [D].Zhengzhou:Zhengzhou University,2014.
[2]Chen Mo.Auditory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developments of intellige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ation [D].Changsha: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4.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2):89-95.
[4]潘丽芬,曾小琴.系列图片在骨科手术规范化配合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8A):2255.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