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十五讲 宽QRS心动过速(三)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 薛松维
前两节已经讲过宽QRS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诊断,它们都是持续单形的室性心动过速。还有一类室速表现为多形性(polymorphous),其心电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均与前两节宽QRS心动过速有许多不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指心动过速时QRS形态呈3种以上并具有多变性。R-R间期不等,心室率通常很快,Q-T间期延长或正常。本节主要介绍这一类宽QRS心动过速。
五、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概念及分类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常与Q-T间期延长紧密相连,既往也有命名为长Q-T间期综合征(LQTS)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sade de Pointes,TdP),命名及分类比较混乱。根据1993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有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明确多形性室速分为伴Q-T延长与伴Q-T正常的两种。前者主要指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后者包括极短联律间距室性心动过速。伴Q-T延长的多形性室速又分为获得性与先天性两种,本讲主要介绍获得性长Q-T间期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见图25-1)。
图25-1 多形性室速呈尖端扭转形式
(本图显示第1、3及最后一次心搏为窄QRS、系窦性或室上性心律;第2次心搏为室性早搏,其后未形成心动过速,但造成较长的代偿间歇,为后面的心动过速形成提供了条件;第4次心搏为R on T型心室早搏,其诱发了后面的宽QRS心动过速,为多形性室速呈尖端扭转形式。)
(二)多形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
多形性室速分为伴Q-T延长,即是我们通常所述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其典型心电图改变如下:
① QRS波群宽大畸形,R-R间期不均齐。
② 心室率通常在160-250次/分不等。
③ QRS波群形态多样性及多变性,每隔3-30次心搏QRS波群的尖端突然或逐渐发生极性扭转(见图25-2)。
图25-2 宽QRS心动过速呈尖端扭转形式
(本图显示QRS形态多样及多变,QRS极性突然发生扭转,发作时心室率160-180次/分。)
④ 心动过速通常为异常U波触发,室速发作时第一个室早在异常U波上,呈所谓的“R on T”或“R on U”现象(见图25-3)。
图25-3 异常U波触发的宽QRS心动过速
(本图显示窦性心律时有明显U波。第1条中第3、5次心搏、第2条中第1、3次心搏为室性早搏,但未诱发心动过速;第2条中第5次心搏为室性早搏,由于其发生比较早,落在前面U波上,如箭头所指,其后诱发了短暂的宽QRS心动过速;注意第2条第3次心搏的室早前面是短间歇,后面是长间歇。)
⑤ 异常U波常呈长间歇依赖性,表现为Q-T间期延长。也就是这种TdP的室速为异常U波触发,异常U波前均有长间歇,再前为短间歇。即呈“短-长-短” 室速模式(见图25-4至25-7)。
图25-4 多形性室速的“短-长-短”现象
(本图显示:第1和第3个R-R间期为短间期,第2个R-R间期为长间期,第4次心搏开始出现多形性室速。心电图“短长短”现象中的第1个室早可增加心肌不应期的离散度,同时引出随后的长间歇。室早后的长代偿期,可使其后的QT间期进一步延长,复极离散度进一步增大,同时使其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中正常存在的震荡电位之幅度升高,从而形成早期后除极。而“短长短”现象中的第2个室早,不论是自发还是因早期后除极触发而形成,当第2个室早落入前次心搏的心室易颤期或其复极离散区时,则可诱发TDP。以上引自《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
图25-5 “短-长-短”模式的多形性室速1例
(本图显示第1、4次心搏为正常窦性心律,第2、3次心搏为多形性室早未引发室速,但其后的长间歇为后面的室速形成创造了条件;第5次心搏为R on T型室性早搏,如箭头所指,其后诱发了多形性室速,呈尖端扭转形式,符合“短-长-短”室速模式。)
图25-6 长间歇依赖型尖端扭转性室速1例
(本图显示1例胺碘酮治疗中伴低钾血症患者之心电图。心电图中第1条第1次与第2次心搏之间为短的R-R间期,第 2次与第3次心搏之间为长的R-R间期,致使第4次心搏以后发生TdP。第2条第1至第5次心搏为TdP,第6与第7次为窦性心搏,其间期不长,所以第8次心搏虽然是室早,未诱发TdP;第8至第9次心搏间期有所延长,导致后面的第10与第11次心搏的室早险些发生TdP;第11与第12次心搏间期明显长于前面的间期,以至于后面出现连续较长的TdP。)
图 25-7 异常U波及长Q-T间期与尖端扭转性室速1例
(本图显示窦性心律时明显的异常U波,致使Q-T(U)延长,见本图第2条;第1条中出现反复2次短的TdP,其前均有长的R-R间期;第2条结尾处出现长间期后TdP发作;第3条全部为连续TdP,心室率达250次/min,此时严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如不及时转复,将有生命危险。)
如仔细辨认,在85%的标导及几乎100%的胸导,尤其在V3-4导均有U波。正常U波高度<0.2mv;宽度0.10-0.34s,平均0.12-0.20s,与同导T波方向一致。异常U波与上述有明显不同,U波增宽变得巨大或/及倒置,常呈TU融合(见图25-8)。由于TdP常为U波触发,因此可称此为致心律失常性U波,又称慢波(Slow Wave)或舒张波(Diastolic Wave)(见图25-9至25-12)。
图25-8 正常U波与异常U波
(本图箭头所指显示同一患者正常U波与异常U波。A图为安静状态时V4有正常的小U波,B图为心绞痛发作时心率增快,V4出现倒置的大U波,T-U融合。)
图25-9 异常U波1例
(本图为58岁女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心电图,胸前导联显示明显的巨大U波,T-U融合,Q-T间期延长,数小时后发生TdP,见图25-10。)
图25-10 长间歇后U波触发的尖端扭转性室速1例
(本例为图25-9的延续,3次TdP发作,均为长间歇后异常U波所触发,箭头所指即是“R on U”现象。)
图25-11 巨大倒置U波1例
(本例为43岁女性因胸闷心慌来诊,心电图显示巨大倒置的T波,门诊误诊为心内膜下心梗入院,血钾2.86mmol/L,心肌酶学检查正常,此期间反复发生TdP,见图25-12。入院后经补钾补镁治疗后倒置的T波恢复,并且TdP再未发生。由此考虑心内膜下心梗并不存在,其巨大倒置T波实为低钾所致的倒置U波或T-U融合,并引起Q-T(U)间期延长,为其后的TdP创造条件。)
图25-12 异常U波与尖端扭转性室速1例
(本图为图25-11的延续,患者伴有低钾血症,心电图出现巨大倒置U波,如箭头所指,其后为反复发作TdP。)
临床上这种获得性多形性室速常见原因,是由于低钾低镁低钙等电解质紊乱,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明显心动过缓、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所引起(见图25-13);也有其它一些因素,少数无原因可查。按照著名心脏病专家Jackman的建议,临床诊断TdP不必强求室速初期QRS的形态,只要患者具备产生TdP的条件,如上述病史、巨大的异常U波、Q-T间期延长及心动过速对长间歇的依赖性等,则不论QRS是单一还是多形,均可诊断为扭转型室速。反之,如无上述条件,只是室速的QRS形态酷似扭转,亦不应诊断为扭转型室速,而称为双向性或多形性室速为宜。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关于室速的分类指导意见,分为多形性室速伴Q-T延长与伴Q-T正常两种;目前看来,这种分类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图25-13 缓慢心率合并尖端扭转性室速
(本图显示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伴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为室性自搏心律,40次/min;在此基础上出现多形性室速伴Q-T延长。)
这种获得性多形性室速只要通过祛除病因或诱因,不需特别用抗心律失常药。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反而有害,甚至可导致室颠及猝死。应强调补钾补镁的重要性,并对心搏徐缓者用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室率、缩短Q-T间期来消除异常U波,必要时临时起搏。经上述处理,这种室速常可自然缓解。但本型室速具有反复发作倾向,尤其是在诱因未除情况下,有蜕变为室颤的危险,因此在对这类患者在一般处理时,有应有电复律的思想及物质准备。这里的关键是对这种致心律失常U波的早期准确的识别并给予高度重视,尽量在室速发作前将长间歇和异常U波消除。近年来对于间歇依赖型TdP,专家建议采取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并联合B受体阻断药治疗。
另外,以上所说为获得性多形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即间歇依赖型的尖端扭转性室速。还有一种先天性或特发性长Q-T综合征导致的多形性室速伴Q-T延长,又称肾上腺素依赖型尖端扭转性室速,多呈家族发作,青少年睡眠中猝死倾向;TdP发生的诱因常在情绪激动或过度运动及劳累后。研究发现:这种特发性长Q-T综合征属于遗传性疾病,伴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Q-T间期延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以心脏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的Q-T间期延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者治疗主要为B受体阻断药;如反复晕厥及有心脏猝死经历者,建议行左侧颈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并植入抗心动过速起搏器(ICD)。
(三)多形性室速伴Q-T间期正常
此类获得性多形性室速或称尖端扭转性室速属于比较少见类型。与前面讲的室速不同之处在于:心动过速发作前室早的联律间期很短,无异常U波及Q-T间期延长现象,同时室速发作时频率更快,猝死的风险更高。
极短联律型多形性室速的临床特征有以下特点:
1.多形性室速反复发作,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2.室早与之诱发的室速联律间距极短,通常在200-300ms之间(见图25-14与图25-15);
3.Q-T间期及T波、U波正常与前面所讲的异常U波及长间歇依赖性室速有明显区别;
4.治疗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均无效,但钙离子阻断药静脉维拉帕米口服或静脉有效;
5.具有反复发作倾向,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猝死。
图25-14 极短联律间距的多形性室速1例
(本例为30岁男性,因反复心悸、晕厥入院。各项临床检查未见异常,心脏不大、血电解质正常、缓解期心电图正常、Q-T间期正常,无异常U波。室速发作呈多形性,本图第1次及第2次心搏为正常窦性心搏;第3次心搏为室性早搏,其早搏联律间期为260ms;其后为多性室速,室速频率达250次/min。)
图25-15 极短联律间距的多形性室速1例
(本图为28岁男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第3次心搏为室早,但未诱发心动过速;第7次心搏的室早诱发多形性室速,其前的联律间距为240ms,室速频率达250次/min。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后用维拉帕米静脉注射中止发作,之后口服维拉帕米维持治疗再未复发。)
[本讲小结]
1. 宽QRS心动过速的另一种类型是多形性室速,其常与Q-T延长紧密相连,也称长Q-T间期综合征(LQTS)及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目前分类是多形性室速伴Q-T延长与伴Q-T正常两种。前者主要指尖端扭转型室速,其又可分为后天获得性与先天性或特发性两种。多形性室速伴Q-T间期正常包括极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
2. 多形性室速伴Q-T延长心电图改变为:QRS宽大畸形,R-R不均齐;心室率通常在160-250次/分不等;QRS形态多样性及多变性;心动过速通常为异常U波触发,室速发作时呈 “R on T(U)”现象。异常U波常呈长间歇依赖性,表现为Q-T间期延长,呈“短-长-短”室速模式。
3. 异常U波表现为U波增宽或倒置,常呈TU融合,以致Q-T(U)间期明显延长。
4. 获得性多形性室速常见原因是低钾低镁等电解质紊乱,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所致的明显心动过缓、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因此治疗要祛除病因或诱因,不需特别抗心律失常药。应强调补钾补镁的重要性,并对心搏徐缓者用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室率、缩短Q-T间期来消除异常U波,必要时临时起搏。近年来采取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并联合B受体阻断药治疗。
5. 另有一种先天性或特发性长Q-T综合征导致的多形性室速伴Q-T延长,又称肾上腺素依赖型尖端扭转性室速, TdP发生的诱因常在情绪激动或过度运动及劳累后。这种属于遗传性疾病,治疗主要为B受体阻断药;严重者被建议行左侧颈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并植入抗心动过速起搏器(ICD)。
6. 多形性室速伴Q-T间期正常,指的是极短联律型多形性室速,其具有以下特点:室速反复发作,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室早与之诱发的室速联律间距极短,通常在200-300ms之间;Q-T间期及T波、U波正常;治疗使用钙离子阻断药静脉维拉帕米有效;具有反复发作倾向,处理不及时可发生猝死。
[思考题]
100.多形性室速是如何命名和分类的?其与尖端扭转性室速有何关系?
101.多形性室速伴Q-T延长典型心电图改变是什么?
102.何谓致心率失常性U波?
103.获得性多形性室速常见原因有哪些?治疗原则是什么?
104.先天性或特发性长Q-T综合征治疗原则是什么?
105.极短联律型多形性室速具有哪些特点?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