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十八讲 心房颤动(二)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心内科 薛松维
在上一讲中,我们学习了心房颤动及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此外,还有需要关注与房颤相关的几个心律失常现象,因为它们与临床密切相关。
四、与心房颤动有关的其它心电图现象
(一)房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房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合并室性早搏、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等。
房颤常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时表现为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因此需要与合并室性早搏鉴别。下面几条提示有助于鉴别诊断(见图28-1,28-2):①室性早搏通常发生在心室率较慢的房颤,特别是在使用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过量的基础上发生;而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出现在心室率较快的房颤时。②室性早搏发生之前的一个心动周期通常不固定;而室内差异性传通常在一个较长的心动周期后发生。③宽大畸形的QRS在室性早搏时多呈单相波或双相波,且形态较相同;而室内差异性传导多呈三相波,即V1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④宽大畸形的QRS室性早搏常有固定的配对间期,后多有类代偿间期;而室内差异性传导常无这两种现象。
如房颤合并室早连续超过3次,即称为房颤合并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见图28-3)。
图28-1 房颤合并多形性室早心电图1例
(本图显示:基本心律为房颤,心室率较慢,约为75次/分,第3、5、8、10次心搏为室性早搏,呈单相性和双相性,形态不同,但其配对间期相同并有类代偿间歇,因此为多形性室早。)
图28-2 房颤合并成对性室早心电图1例
(本图显示:基本心律为房颤,心室率较慢,约为68次/分,第2、5、6次心搏为室性早搏,呈双相性,形态不同,但其配对间期相同并有类代偿间歇,因此为多形性室早,第5、6次连续发生,因此为成对性室早。)
图28-3 房颤合并短暂性室速及持续性室速1例
(本图显示:两条为标Ⅱ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房颤,心室率较慢,约为65次/分,上条第3、4、5次心搏为连续性室早,因此为房颤合并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自上条第8次心搏后均为连续室早,即合并室性心动过速。)
(二)、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
心房颤动与预激综合征可以相互合并出现(这一内容在第21讲预激综合征2已经学习过,见本刊2012年第9期)。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R-R不等,R-R之间可见f波;心室率很快,也可>180次/分;程度不同的QRS宽大畸形;有时可见δ波或室性融合波。此时要注意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房颤合并预激综合症的危险在于,由于旁道较房室结传导速度快,致使心房的异位冲动可以更多的通过旁道下传,同时又“躲过”房室结的“检查”。当然也有一部分心房上行激动沿房室结下传至心室,因此出现QRS波群形态宽窄不一致。由于这一现象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这里再用两例心电图进一步说明(见图28-4、28-5)。
图28-4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1例
(本图显示:基本心律为心房颤动,心室率很快,从150次/分至250次/分不等;在第2条中不等的R-R间期中可见房颤的f波,QRS基底部宽窄不等;在第3条中QRS起始部见明显预激的δ波。)
图28-5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1例
(本图显示:R-R间期不等,第2次与第3次心搏之间有明显的房颤f波,基本心律为心房颤动;心室率很快,从150次/分至200次/分不等;QRS基底部宽窄不等,在第7、11、13、16、17、20、24、25次QRS起始部有程度不同的预激δ波。)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风险性极高,应尽快终止这种心动过速。可以选用静脉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如果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应立即使用直流电击复律。切记此时禁用西地兰、维拉帕米、倍它乐克等。
(三)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因为心房颤动时P波消失,房室传导阻滞(AVB)的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不能确定,使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有一定难度。首先房颤合并第Ⅰ度AVB无法诊断。房颤合并第Ⅱ度AVB及合并高度AVB也无法准确证实,通常依靠房颤转为窦律后才给予明确。但大多数专家认为,房颤如出现长的R-R间期时应予考虑。长R-R间期应≥1.5 S或多次或连续出现1.2 S至1.5 S,诊断的把握比较大(见图28-6至28-8)。
图28-6 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例
(本图显示:心房颤动时最后两次心搏间期达近2.0 S ,据此可以推测房颤合并第Ⅱ度AVB。)
图28-7 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例
(本图显示:心房颤动时连续出现长达1.4 S 至2.4 S 的长R-R间期,据此可以诊断为房颤合并第Ⅱ度AVB,甚至应推测为合并高度AVB。)
图28-8 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例
(本图显示:心房颤动时连续出现几乎完全相等的长达1.2 S的长R-R间期,据此可以诊断为房颤合并第Ⅱ度AVB,甚至应推测为合并高度AVB或几乎完全AVB。注意第三条最后一次心搏较第二条最后一次心搏提前发生,否则应考虑为房颤合并Ⅲ度AVB、即完全性AVB。)
房颤合并第Ⅲ度AVB心电图诊断的可靠性比较大。因为房室间传导完全阻滞,心房心律由心房颤动控制,表现为快速的大小不等的f波;心室由心室自搏心律控制,表现为间隔相等的室性逸搏心律,频率很慢,或者表现为间隔相等的交界区逸搏心律,频率较慢。(见图28-9)
图28-9 心房颤动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本图显示:心房颤动时连续出现完全相等的长达1.84 S的长R-R间期,据此可以诊断为房颤合并第Ⅲ度AVB。心室为室性逸搏心律,根据在于心室发出的QRS宽大畸形,室率为33次/分。)
关于房颤的临床治疗,其最新的理念是:把预防血栓栓塞即抗凝抗栓治疗放在首位,其次是控制心室率,尽可能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最后预防新发房颤或房颤复发的上游治疗。房颤抗凝治疗时要首先进行CHADS2评估与出血风险评估。这些内容与心电图无重要关联,在此不做讲解。
[本讲小结]
1、房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合并室性早搏、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等。
2、房颤合并室早的特点有:早搏通常发生在心室率较慢的房颤,特别是在使用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过量的基础上;早搏发生之前的一个心动周期通常不固定;宽大畸形的QRS在早搏时多呈单相波或双相波,且形态较相同;早搏常有固定的配对间期,后多有类代偿间期。
3、房颤合并预激的心电图特点有:R-R不等,R-R之间可见f波;心室率很快,常可大于180次/分;程度不同的QRS宽大畸形;有时可见预激δ波。
4、房颤合并预激风险性极高,应尽快中止这种心动过速。可以选用静脉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如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应立即使用直流电击复律。切记此时禁用西地兰、维拉帕米、倍它乐克等。
5、房颤合并第Ⅰ度AVB,心电图无法诊断。房颤合并第Ⅱ度AVB及合并高度AVB时,长R-R间期应≥1.5 S,或多次或连续出现1.2 S至1.5 S。
6、房颤合并第Ⅲ度AVB时,心房由心房颤动控制,表现为大小不等的f波;心室由心室自搏心律控制,表现为慢频率的间隔相等的室性逸搏心律或交界区逸搏心律。
[思考题]
119、房颤合并室早心电图有哪些特点?
120、房颤合并预激的心电图有哪些特点?
121、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22、房颤合并第Ⅱ度AVB心电图有哪些特点?
123、房颤合并第Ⅲ度AVB心电图有哪些特点?
附:心房颤动诊治的新理念
为了全面理解心房颤动这一心电图现象,下面简要介绍有关心房颤动诊治的临床新理念。
(一)房颤最新分类
1996年Sopher和Camm提出房颤的3P分类法(阵发、持续、持久),在此基础上,2010 ESC房颤指南提出房颤最新临床分类法。
1、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此型房颤有自限性,能在7天内自行复律。一般持续时间<48小时,>48小时必须考虑抗凝治疗。
2、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此型房颤持续时间>7天,或不足7天但需紧急药物或电复律。
3、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此型房颤不再考虑复律治疗。
4、长期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此型房颤≥1年,并决定进行复律及接受导管消融治疗,这是在导管消融时代出现的新名词。
5、首诊或初诊房颤(First Diagnoses AF)。此型房颤第一次被确诊的房颤,与房颤持续时间无关。
6、无症状性房颤(Silent AF或Asymptomatic AF)。此型房颤无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时发现。
7、孤立性房颤(Lone AF)。此型房颤无病史,体检及超声心动图均正常,此类患者无需抗凝。
(二)房颤的治疗
房颤的治疗矛盾和分歧焦点是:室率控制还是节律控制?
理论上讲,转复并维持窦律是房颤的根本治疗,也是最理想的结果,但现有手段很难做到。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结果是得不偿失。因此,室率控制就成为治疗的首选。不断增加的循证医学证据也证明了室率控制的优势。
对于房颤长期室率控制目标,2006年ACC/AHA/ESC指南提出相对严格标准:静息心率60-80次/分,中度活动 90-115次/分。而2010年ESC指南提出相对宽松标准:静息心率<110次/分即可;但对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或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者,仍需严格控制室率。
房颤的最新治疗理念是:把预防血栓栓塞即抗凝抗栓治疗放在首位,其次是控制心室率,尽可能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最后预防新发房颤或房颤复发的上游治疗。上游治疗即针对房颤常见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及高胆固醇血症等的治疗。在治疗上述疾病中,尽可能选择ACEI或ARB、β受体阻滞药及他汀类药物,它们有助于减少新发房颤或房颤复发。
(三)房颤的抗栓治疗
现已确定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我国近年来房颤发生率逐年上升, 2010年ESC房颤治疗指南已将抗栓治疗提升为治疗总策略的第一位。目前认为预防房颤时脑卒中的有效药物是华法林(或达比加群),华法林可使卒中发生率降低60%,而阿司匹林降低不足20%。但华法林的出血并发症远高于阿司匹林,因此需要定期检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提出,用CHADS2积分(见表1)确定房颤患者是否进行抗栓治疗。CHADS2积分系统主要包括房颤的五项危险因素评估,其中心衰(C)、高血压(H)、年龄75岁以上(A)、糖尿病(D)每项各为1分,而卒中/TIA/栓塞史(S)为2分,总积分为6分。
2010年ESC房颤治疗指南将抗栓治疗提升为治疗总策略的第一位。同时提出对CHADS2积分的改进方案,即CHA2DS2VASC积分(见表1)。该积分系统将房颤的危险因素评估扩大为八项,其中心衰(C)、高血压(H)每项仍为1分;但年龄75岁以上(A)增加为2分;糖尿病(D)仍为1分;卒中/TIA/栓塞史(S)仍为2分;另增加三项危险因素评估,分别为:既往血管疾病史(V)、年龄65-74岁(A)、女性性别者(SC),每项各1分,总积分为9分。
上述积分为0分(低危)者无需抗栓治疗,不用华法林等,但可口服阿司匹林;积分为1分(中危)者,建议口服抗栓药(华法林或达比加群),如有出血高危因素不适合华法林治疗,建议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栓;所有积分≥2分(高危)者若无禁忌证,均应华法林或达比加群治疗。
表 1 CHADS2和CHA2DS2VASC积分比较
CHA2DS2VASC积分基于欧洲人的资料,是否完全适合我国的人群,尚有待于实践证明,CHADS2和CHA2DS2VASC积分各有优缺点,前者简明实用,后者较复杂,更适合专业人士。
(四)房颤抗栓治疗时出血风险评估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房颤抗栓治疗时华法林的使用率极低(据2011年底China-Quest研究显示,我国房颤者脑卒中发生前华法林等应用不足10%),其中最主要的是担心出血并发症。临床常见令人左右为难的现象是:房颤卒中风险高的人通常也是出血高风险者。因此应进行房颤抗栓治疗中的出血风险评估程序。2010年ESC指南建议,应用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见表2)来评价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
表 2 2010ESC指南推荐的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
出血风险评估系统共9项,每项1分,包括: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卒中史、出血史、INR值不稳定、老年(年龄>65岁)、药物(联用抗血小板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嗜酒,总积分为9分。积分≥3分为出血高风险者,无论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都应慎重,如需应用必须加强INR监测。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