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以其整体观和治未病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生病之后选择到中医院或中医门诊就诊。疾病的好转不光需要医生精准的辨证用药,还需要患者的配合,患者究竟应该怎么配合?就诊结束后需要注意什么呢?现在就来谈一谈临床中医门诊患者的共性问题,中医诊疗后的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开个成药行不行
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生了病没空看,开了药方没时间熬,经常有患者会询问医生能不能开中成药。那么生了病是服用传统中草药好,还是服用中成药好呢?与传统中草药相比, 中成药具有使用携带方便、适应急需、无异味、少刺激等优点。但作为成药,其药物组成、用药剂量是固定的,只能针对某种疾病的主要症候。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可以说每个人得的病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同一种疾病,也会因为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不同,病情深浅不同,兼夹症候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这时候服用只能针对疾病主要症候的中成药,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而会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耽误病情。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剂型。虽然汤剂有煎煮时间长、步骤复杂、不易保存等缺点,但其组方灵活,有是证用是方,可以做到个体化精准用药;即可内服,也可外洗;吸收快,可迅速发挥药效等优点,瑕不掩瑜。且中药煎煮,不仅是有效成分析出溶于水的过程,更是成分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有效成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中成药和中药免煎颗粒无法替代的。
2、中药到底怎么熬
中药汤剂疗效好,那中药应该怎么煎煮呢?拿一个药方举例说明煎药的步骤:
(1)浸泡:打开药包,首先将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拿出(如先煎、后下、冲服等),把其他药物放在容器内,清水浸泡半小时,水面高出药物2-3cm。
(2)先煎:在浸泡药物的同时,可以来处理先煎的中药。像一些矿物类、贝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如磁石、生牡蛎等),其有效成分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需要提前煎煮。在药锅内放入适量的清水,把先煎药物单独放入其中,大火煮沸后,关至小火,煎煮半小时。
(3)煎煮:先煎的药物处理好后,浸泡的药物时间也正好结束。将浸泡的药物连药带水倒入药锅内,与先煎的药物一起煎煮。大火煮开,之后关至小火煮20-30分钟,关火,将药汁倒出至干净容器内,此为第一煎。向药锅内再次加入清水,再重复一次煎煮步骤,此为第二煎。
(4)后下:若有需要后下的药物,需要在此时进行处理。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香薷等)不宜久煎,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放入锅内,可得其芳香发散之力。一般中药煎煮两次即可,将两煎所得的药汁混合。
(5)冲服:一些细粉样的药物(如三七粉),可直接冲入煎煮好的药汁内。若药物不溶于水(如琥珀粉),可将其裹入少量的蜂蜜或酸奶中,随药服下。
(6)不同煎法:煎煮中药的方法大体如上所述,但不能太拘泥于此。不同功效的药方,煎煮的方式也有些差异。如治疗外感的解表方剂,煎煮时间不宜太长,恐失其芳香发散之力,每煎煮沸时间为10-20分钟即可;治疗虚证的滋补类方剂,可稍微延长煎煮时间,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更多的析出;对于某些特殊煎法,如《伤寒论》中的去滓再煎法,是将两煎所得药汁放入药锅内再次煎煮10分钟,使其药性更加和缓,更利于人体的吸收。
3、饮食忌口忌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服用中药期间需要忌口,那么什么不能吃,什么又能吃呢?《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有注:“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对服用中药期间的忌口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1)禁食生冷:如冰激凌、冰棒、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等。
(2)禁食油腻:如红烧肉、烤鸭、米粉肉、回锅肉等肥腻食品。
(3)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元宵、粽子等糯米类;油饼、排叉等油炸类食品。
(4)忌食辛辣及兴奋性食品:如生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浓茶、咖啡等。
(5)禁烟酒:不吸烟或尽可能减少;不饮酒或尽可能减少。
(6)禁食发物及陈腐食品:如海鲜、牛羊肉、狗肉、鹿肉等;臭豆腐、酸菜等。
每每向患者叮嘱忌口事项时都会引起患者的困惑:这不让吃那不让吃,那应该吃些什么保证营养呢?其实在服用中药期间,患者应尽量饮食清淡,可以让中药更好的吸收。稀粥、蔬菜煲汤、松软馒头、面包;蔬菜、常温的应季水果;适量的瘦肉(猪肉、鸡肉)及鸡蛋、牛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下次复诊何时来
煎药和忌口的事说清楚了,患者又有疑惑了:“这次的病看完了,那下次我还来不来?什么时候来?”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能影响病情走向的因素很多。复诊是患者将服药一段时间后的结果给医生的反馈。医生只有看到反馈才知道疗效怎么样,接下来怎么治。所以只要疾病没有完全好转,我们都会建议患者一周后复诊。若在这一周的时间内患者出现了急症,如发烧、腹泻等情况,就应该立即去医院急诊治疗,切不要想着把中药吃完而耽误治疗。
周雨玫
北京中医药大学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