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说文解字》中,“厥”字释为发石也,即发射石块。中医学中的“厥”则多指“手足逆冷”的症状,即老百姓常讲的“手脚冰凉,不暖和”。这类人的特点是冬天戴皮帽、着羽服,裹得严严实实还感觉手脚凉,更有病人夏天大衣长袖,还瑟瑟喊冷。
《伤寒论》中云:“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仲景先师不仅指出了是病的症状特点,还一语道破了病机:阳气出了乱子。
“厥”的病因粗略可以分为:①阳气不足②阳气不通
阳气不足——这是此类病症最多见的病因。《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与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与日光明。”阳气是人身之大宝,很大程度源于其具有温煦肌表、推动气化的机能。而“温度”是任何生命体发生与维续的首要条件。身体的阳气不够用了,人体很聪明,赶紧把仅有的阳气供应大脑、心脏等内在的重要脏器,体末四肢暂时不能顾及,病人的感受就是“冰冷”,如果阳气接着亏虚,供应大脑、心脏的阳气也不能保证充足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险象:心悸、心痛、头晕、健忘······西医一番检查后,就要宣判病人为心肌炎、心肌埂塞、脑水肿等等,病名五花八门,概其要旨皆为阳气亏衰也。
而阳气不足造成的厥,裹再多的衣物也不能缓解,譬如房间寒冷,而“锅炉无煤”,欲精装门窗、厚筑墙壁以求温暖,终归无济于事也。此时既然“锅炉无煤”,中医就要果断补火,温阳化阴。阳气不足造成的厥证在脏腑辨证分型上主要有肾阳不足、脾胃之阳不足和心阳不足,而“温补肾阳”是治此类厥证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治疗的代表方首推《伤寒论》中的四逆汤。
阳气不通。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类病人近年来迅速增多,成为厥证的又一常见病因。或与今人忧思焦虑、欲求不满等情志受抑因素有关。此类病人阳气是充足的,那手脚为何还凉呢?盖阳气不通,气机不畅是也!
譬如房间寒冷,而锅炉却烧的正旺,高明的管道工就会想到是热气管道堵塞了,热气过不来,房间温度自然升不上去。此时,阳气郁闭在体内,蓬勃待发而无路可出;体表失温,渴待阳气而阳气不来,所谓“远火救不了近水”,只能泪眼婆娑、隔海相望了!此时,疏肝理脾、发越郁阳刻不容缓,《伤寒论》中的四逆散,正合此意。郁闭的久了,阳气的力量还会积增、上冲,出现流鼻血、咽喉肿痛、脸红等症状,女性会见经期提前,或者经量巨增,甚至出现经期阴道不出血,而口吐鲜血的“倒经”,治疗比较复杂,此处不作赘述。
当然,临床上的厥证,病机并非都那么简单、纯粹,还有阴盛格阳于上的白通汤证,下寒上热的黄连汤证,热深厥益深的白虎汤证等,但分判清楚阳气不足还是阳气不通,治疗就不会南辕北辙,做不到效如浮鼓,至少也能改善症状,不延误病情。
另外,有些朋友晚上不敢喝米粥,原因是喝完之后要频繁起夜。其实这也是“肾阳不足”的表现。肾阳不足,水津不能被气化而周流全身,只好疏布膀胱,尿就多了起来。从人体自卫的角度看,“米”合西方,其性清凉,而制作米粥时又兑入了水,水又属阴,若此时身体阳气不足,阴邪既已进入,出于自卫,人体就要想法子驱邪出外,而最简单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排尿。针对此况,可以在熬制米粥时放入2-5g的肉桂,肉桂性热,补火助阳,可以平衡米粥的阴寒之性,而且其味道辛香,不拗人口。如法,啜粥后频繁起夜的状况有望得以改善或根除。
注意事项:本文所述方药均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