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方舱医院,是中日医院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二个战场。医疗队分管光谷6舱,44张床位。该舱集中收治了光谷医院内所有的重症患者和“问题”患者,并且肩负了光谷方舱850名患者的会诊、抢救、转诊任务,在总指挥部严格要求的医务人员零感染、舱内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返回的“三个零”工作目标原则下,可谓责任重于泰山!
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内部
2月17日刚一开仓,医疗队长任景怡带领的两班医生,6小时内就新收了20名患者。这些患者当中,有高龄生活不便的,有并发基础疾病的,有过度紧张焦虑的,有稀里糊涂问啥都说不准的,有刚一进来就失眠要求返家的……实在让人操心不已!
护士张博文正在为老龄患者进行宣教
2床患者张先生,70岁,老伴在家隔离观察,儿女均在上海上班,疫情期间也不能回来武汉照顾。张先生自从进入方舱后,一直感觉呼吸窘迫,活动后加重,血氧饱和度只有88%,经过我们各班医护人员轮流照料,雾化吸氧治疗、生活护理,症状虽有所改善,但仍不甚理想。患者对氧需求很高,吸氧浓度高达10L/min。李刚医生仔细查看了这名患者的情况后,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喘着粗气用对讲机大声呼叫:“指挥部、指挥部、6舱2床,张##,老年男性,70岁,诊断肺炎明确,院前核酸阳性,CT表现严重,目前意识清醒、血压正常,鼻导管吸氧10升,严重呼吸困难,存在呼吸衰竭,建议转到定点医院深切治疗!请指示!请指示!”
过了几分钟,对讲机传来回话:“李刚医生、指挥部同意你的建议、救护车已经在路上,5分钟后到达,但是目前医护人员缺乏,救护车上只有一名司机,没有医护人员,你能不能随车出诊,保驾护航?”李刚医生回复:“指挥部,指挥部,中日医疗队给我的指示,不涉及外出随诊任务,我需要请示后回复”。2分钟后……“6舱李刚医生呼叫指挥部,我已经请示完毕,本次转诊我来护送,没问题了”。“非常感谢”,指挥部那边也如释重负!
随着救护车的忽闪鸣笛,李医生陪着患者出发了,他和患者共处一厢,充分利用救护车上的设备资源,为患者吸氧、监护,鼓励患者多想想亲人的期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返家。大约30分钟后他们到达定点医院,李刚医生从桌子上随手撕过一张纸,快速记下患者近1小时的病情变化、病理参数、后续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诊疗建议,交给了当地医生,对方连连点头致意,表示赞许!在定点医院,张老先生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妥善安置、精心照料,躺在病床上的他,吸着氧气,艰难的举起右手,向在场被防护服紧紧包裹的医务人员们轻轻挥手,并吃力的说了一句话:“谢谢,等我好了,真想看到你们真正的样子”。回程的路,阳光明媚……
深夜的方舱,护士赵丹正在为重症患者吸氧
医疗队李刚医生为患者紧急联系转院
42床的另一位患者刘大姐是医院行政人员,3周前被传染发病,咳嗽、呼吸困难症状越来越重,方舱医院建立之前,本地医院的感染病床十分紧张,她等了十几天也住不上院,十分着急又无可奈何,只好每天从隔离点去往发热门诊,输液治疗,病情一直僵持不缓。2月18日她来到光谷方舱医院后,中日医疗队高度重视,队里几名心内、呼吸、重症、护理专业骨干,集中对张大姐的病情进行了一次会诊,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护理、康复计划,并且在查房的时候,向患者本人进行了一次细致的病情沟通。刘大姐看到了中日医院医疗队这一拨敬业、专业的操作,十分佩服和信任我们,一直不安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治疗的依从性特别好,每天都很乐观,不久后症状就得到了缓解,复查CT明显吸收,核酸检测转为阴性,进入出院评估流程。当每天医生查房、护士发药的时候,刘大姐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熟悉你们的声音,熟悉你们的身影,却看不到你们的面貌!等我好了,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你们的样子!”每次言语至此,她的眼睛里总是噙着泪。
中日医院医疗队成员讨论重症患者病情
李刚医生为患者讲解病情
护士张博文正在指导患者呼吸康复知识
护士李媛正在带领患者进行呼吸康复
护士长张洋正在为患者取鼻咽拭子
患者为中日医疗队员点赞加油
出院啦!
出院啦!
这是我们的样子!
撰稿:中日医院援鄂医疗队、急诊科 李刚
图:张博文、高文博、宋立杰等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