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晓宏 王燕 陈明莲
截至2020年2月26日24时,北京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27名小患者未满18岁,他们住在隔离病房里,护士就成了“临时妈妈”,在“临时妈妈”的精心照顾下,孩子们一天天好起来,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等疫情过去了,我们要来看看护士妈妈不戴口罩的样子。”
北京地坛医院,收治了多名新冠肺炎小患者。6个月的萌萌,9个月大的奇奇,还有小毅、熙熙、艳艳……有小婴儿,也有青春期少年。对于“临时妈妈”来说,比起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挑战更大,她们心中也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隔离病房成为孩子们临时的家。
在隔离病房里,护士成了小患者的“临时妈妈”。
像母子,又像姐弟
小毅,9岁男孩。他和爸爸妈妈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前段时间,他的爸爸妈妈先后从北京地坛医院出院,小毅成了病房里的“留守儿童”。
爸爸妈妈先出院,调皮的小毅还挺开心,“简直太好了!终于没有人管我打游戏了!”一天早上,同病房的病友向护士田肖依“告状”:“昨天夜里都过了12点,小毅还没睡呢,好像在玩手机游戏。”
田肖依今年32岁,结婚了但还没有孩子。听说小毅不好好休息,田肖依急了:“这不利于病情康复,再说眼睛也受不了啊。”
中午,到了吃饭的时间。田肖依把午餐送到小毅床前,他躺在床上玩手机,没有坐起来吃饭的意思。“不好好吃饭,我要给你妈妈打电话了!”小毅一听到要给妈妈打电话,马上坐起来开始吃饭。随便扒拉两口饭菜,小毅的眼睛又盯着手机。田肖依把他的手机“没收”了,小毅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没有养育过淘气男孩的小田护士琢磨着,“没收”也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和孩子有共同语言。“对!从游戏入手!”别说,这招儿还真好使。小毅看到小田护士和他聊游戏,好感顿生,此后,小田护士再提醒他别玩太长时间,他也能听进去了。
对于护士来说,比起新冠肺炎小患者的医疗护理工作,生活护理挑战更大。
小毅在病房住院6天后,终于出院了。出院前一天,小田护士带着小毅去拍CT片,小毅拉着小田护士的手说,“我叫你姐姐,行吗?”
病房走廊里,远远望过去,两人的背影像母子,又像姐弟。
“感谢,加油”
有一天,地坛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陈新征,看到病房的玻璃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了四个字:
“感谢,加油”。
写这四个字的是一位女患者,确诊后她住进了地坛医院,两个女儿因为是密切接触者,也先后来到地坛医院进行医学观察。
5岁的姐姐和3岁的妹妹,不能和妈妈在一起,护士长陈新征带领着护士小姐妹,轮流为两个宝宝当“临时妈妈”。
两个宝宝想妈妈,隔离病房也隔离不了她们想找妈妈的决心。她俩总想偷偷打开病房门溜出去。“临时妈妈”寸步不离地跟着两个宝宝,陪她们画画,陪她们哄娃娃睡觉……吃饭的时候,两个宝宝跑来跑去,穿着厚重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N95口罩的“临时妈妈”,跟着两个宝宝一路小跑,“绝对是个重体力活儿。” 陈新征说。
孩子的妈妈通过视频看到两个宝贝和护士阿姨们玩得开心。感动之余,把心里最想对医护人员说的四个字写在纸上,贴在玻璃上。她说:“将来疫情过去了,我一定带着孩子再来地坛医院,让她们见见摘下口罩的妈妈们。”
“我想起了我的孩子”
隔离病房里有个4岁的小患者。
小女孩刚刚来到病房时,见到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总想躲起来。 “临时妈妈”发现孩子喜欢画画,每次小女孩一动画笔,“临时妈妈”就鼓励她,给她点赞;“临时妈妈”还给宝宝买来小饼干……两三天之后,小女孩活泼起来,也不再躲全副武装的“临时妈妈”了。
小女孩特别乖巧懂事,每次护士给她抽血时,她不哭不闹;轮到给她妈妈抽血时,小女孩反倒心疼妈妈,哭了。看到小女孩这么懂事,护士孙爽掉下了眼泪——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大年初一,孙爽正带着5岁的儿子在河北老家过春节,收到医院的集结通知,她立刻起身从老家赶回到医院。在病房里,她是“临时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小患儿;可她自己的孩子,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亲妈妈了。
疫情来袭,隔离病房很多位护士,都和孙爽一样,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亲戚,赶回医院,为别人的孩子当起“临时妈妈”。
思念之余,“临时妈妈”们想得更多的还是小患儿的病情,“看着他们一天天好起来,真好!”孙爽说着,望向正在画画的小女孩儿,眼中尽是宠爱。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