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 顾伟
应接不暇的急救车、忙碌穿梭的医护人员、互为和音的仪器声响,这是绝大多数人对医院急诊科的印象。在这里,头疼脑热、急症险症可能同时上演,在这里,生存和死亡也可能一线之间。可以说,急诊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沙场”,而新冠疫情的来袭,更是为急诊多元的工作增添了一抹复杂的“灰色”,筛查无发热的患者、抢救发热的重症患者,在狡猾的病毒未被明确检出前,急诊人都要与风险共舞。然而,不能退缩!疫情下,作为医院的“桥头堡”,急诊科更多的承担着“保卫”医院、守住医院大门的职责。深知这一点,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顾伟,一位年轻的急诊“老将”,已经和他的急诊战友在守住医院“大门”的阵线上连续奋战了40余天。
No.1 全力救治,急诊人的担当
非常时期,为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医院收住院严格把关,大量危重病人拥挤在急诊科,抢救室甚至加床到20几张,这个小小的空间俨然成了医院医疗工作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有一位百岁患者蒋奶奶,陪着顾伟和他的急诊战友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新年伊始的深夜,蒋奶奶在家中突发高热伴呼吸困难被送入急诊科抢救室,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又恰逢民航医院和朝阳医院伤医事件发生不久,在这种情况下,收治一个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的高龄老人,对于急诊科的压力不言而喻。“虽然这位超高龄老人病情危重,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预后非常不好,我们还是要做好积极救治工作,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同时大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全力以赴。”顾伟对年轻大夫说,并每天带领管床住院医师查房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并指导调整医嘱,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护士长及主管护师也为老人做了详细而周全的护理计划,还从吃饭、服药等多方面进行悉心指导与照料。经过3周多的治疗,蒋奶奶最终化险为夷,康复出院了。出院时,蒋奶奶的大女儿激动地说:“我母亲能够康复,多亏了你们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你们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急诊工作给予理解,前不久,急诊收治了一例重症肺炎患者,因考虑疑似新冠,被安置在隔离间内,家属对患者不能收住院十分不理解,屡次向医院和北京市投诉,因害怕被感染,家属不愿陪护,顾伟和王颖护士长就安排科内医护人员全力治疗和照顾,护士们更是亲自给患者喂饭。急诊医护人员用专业和爱心,改变了家属的态度,最终家属专程给医院写了表扬信。从不满到感激,这是对急诊人担当的最大褒奖!
认真开展防护,用心对待患者。
No.2 冲锋在前,“老将”的制胜秘诀
面对新冠疫情,你害怕吗?
在疫情形势严峻、防护物资有限、病毒传染途径尚不明晰的情况下,身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急诊,年轻的医护人员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我跟护士长说,这种时候,我们作为科室负责人,必须冲在前,只有我们不怕他们才有可能不怕”,顾伟说道。有着20年急诊经验的他,曾经历过非典、禽流感、H7N9等传染病的防治,为了消除科内人员的恐惧心理,他一直在用言行为大家做科普,做表率。早在1月中旬,他就为科内人员申领了可消毒重复使用的隔离衣和护目镜,为大家的安全披上一层“盔甲”。他也一再向大家强调:“工作中感染的医务人员并不多,反而大多是在生活中的交叉感染,细节中见胜负”,因此他很早就开始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工作区的物品哪怕是一个听诊器、一支笔都不得带入生活区,他提倡大家相互监督,谁不规范洗手谁不佩戴口罩,都要及时指正。虽然年轻,对于科内人员行为的管理,他却是“老父亲”的心态,担心休息区24小时有人休息,通风不好,他就向医院申请增加了休息室和淋浴间;担心职工用餐聚集,他就协调了独立的用餐区;甚至连生活区的内务整理他也是时刻不放松。而身为孩子的父亲,他却多有亏欠,因爱人也是医务工作者,为了能有充足的精力盯守一线,夫妻二人把孩子送到了姥姥姥爷家,各自在岗位奋战,与孩子也有40余天未相见了。
环境整洁
就诊有序
No.3 流程再造,细节处见真章
“不能出现医务人员被感染、不能出现院内的交叉感染”,这是医院下的死命令。作为医院“守门人”,顾伟深感压力,战时状态,如果急诊还是按照往常运作,难免有漏洞。何不以此为契机,将急诊铸成一座“铜墙铁壁”的堡垒呢?打赢战疫,人是关键!为此,顾伟和护士长带领大家果断的关闭了EICU,建立了符合院感要求的发热病人的抢救隔离间,并腾出足够人手,对医生和护理岗位进行了分级管理,划出抢救室和分诊台两个重点岗位,同时也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及家属配合情况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病情分级合理的统筹医护人员,确保了医护人员有充足的精力开展工作,保证诊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因为急诊有两个入口,难以把控出入人员,顾伟及时封闭了急诊的一个大门,实行了单一入口的封闭式管理,设立两重三级分诊分检,确保了预检筛查工作的有序进行,也确保了急危重症的有效处置。他深知传染病防控就是要从严从细,细节可能影响大局。为此,他重新调整原有的急诊布局,优化诊疗流程,调整了内、外科诊室的格局,以避免原来内、外科诊室相邻过近导致的人群拥挤和交叉感染,把原来不通风的内科诊室转到通风良好的新诊区,并设立了独立的候诊区,避免等候就诊的患者聚集在一起,加大了抢救床和输液座椅之间的间隔,增加了发热疑似新冠病人的隔离抢救间和复苏隔离间等等。面对病毒,细节的优化没有止境。他在科室群中对大家说:急诊科再大也不能保证永远有满足所有抢救病人的空间,急诊的流程和格局改造离不开急诊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拜托大家全科室一盘棋,各尽其职,各尽其责,把有限的空间用在刀刃上,同时又要保护我们科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免于感染性疾病的打击。让我们咬紧牙关,努力工作,发挥急诊人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守住医院的急诊大门。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科室全员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战胜疫情,共同奔赴我们未来的新院区急诊!
拟稿:张娜/党办
编辑:孟莹/政宣科
审阅:张娜/党办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