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夏季即将到来,有的地区气温甚至会接近40℃。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让我们从我院收治的一例下肢疼痛患者开始一起了解吧。
患者男性,34岁,去年7月某日午时来诊,双下肢疼痛伴抽搐半小时,疼痛剧烈,每次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同时伴有大汗。当日持续外卖工作4小时,室外温度接近40℃,最终诊断为热痉挛。
大家知道热痉挛是中暑的一种吗?什么是中暑?中暑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中暑?
一、什么是中暑,中暑有哪些症状
中暑是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现统称为热致疾病。本质是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导致的发病。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多汗口渴、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补充水、盐,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加重外,体温升高至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虚脱表现。如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常常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型。
(1)热痉挛: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下强体力劳动后,由于出汗过多、口渴进而大量饮水而盐分补充不足导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显著下降,引起四肢阵发性强直性痉挛,体温大多正常。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2)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环境的人群。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内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血容量不足,患者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而有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偏低,可有晕厥,并伴手、足抽搐,体温可轻度升高。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间过程,如不治疗可发展成为热射病。
(3)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热致病类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大于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特征,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如呼吸功能、凝血功能、胃肠道、肝肾功能、心血管系统、横纹肌等多个脏器功能受损。
二、如何预防中暑
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重症中暑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中医药在中暑防治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菊花、金银花、荷叶、薄荷、藿香和广藿香等都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重症中暑的发生,也可以在发病的第一时间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发生疑似中暑症状,我们应该立即停止活动,在凉爽环境中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情况严重者立即就医检查治疗。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廖强华
(本文由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兰小琴 审核)
(本文由朝阳区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推送)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