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2017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发布,这是北京市政府连续第9年发布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相关数据。《报告》涉及北京市人口基本情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等9个方面内容。从《报告》看出,北京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继续好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过早死亡概率有所下降,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增长,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仍是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梳理“白皮书”里的健康北京,有这些热点值得关注。
关注一:居民期望寿命达82岁
《报告》显示,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2.15岁,比2016年增加0.12岁,与世界排名靠前的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水平接近。同时,北京市30岁~70岁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概率为10.8%,比2016年下降了0.92%,该指标已处于高收入国家水平。
专家分析,北京市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医疗卫生、空气质量、食品、饮用水等保障水平不断增强,是居民期望寿命继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居民期望寿命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将逐渐进入平台期,增长趋势会减慢。
关注二:死因顺位10年未变
《报告》显示,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3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的71.7%。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率占总死亡的26.9%,比2016年上升了3.6%,心脏病死亡率上升了5.2%,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2.4%。“死因顺位多年没有变化。”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泽军说。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黄若刚介绍,从2007年起,肿瘤就位居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原因首位。10年来,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这前5类致死疾病的位置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北京市传染性疾病得到了良好控制,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另一方面说明,北京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黄若刚说,2017年北京市65岁以上老人继续增加,占人口总数的16.4%。“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慢性疾病依然是北京市居民主要的健康威胁。”
关注三:吸烟人群减少20万
自2015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以来,公共场所禁烟工作不断深入,无烟环境不断改善。《报告》显示,3年来,北京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共监督检查各类控烟场所121621户次,责令整改不合格单位5359户次,共处罚违法单位653家,处罚个人3292人。同时,各类公共场所中有禁烟标识的占94.7%,61家医院开设了戒烟门诊。
北京市成人吸烟率下降为22.3%,比《条例》实施前降低了1.1个百分点,吸烟人群减少20万。
关注四:肥胖和视力困扰学生
《报告》显示,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格及以上比例达93%。但两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关注。2016~2017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6.8%,比2015~2016年度有所上升。同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6%,与上学年度基本持平。
近年来,“小壮壮”“小眼镜”成为校园内一个普遍群体。虽然《报告》显示,北京市连续4年呈现下降趋势,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依然较高。小学一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1.6%,而小学六年级为69.4%,初三这一数据达83.5%。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
关注五:节约医药费67亿元
自2017年4月8日,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37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设立医事服务费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报告》显示,北京市三级、二级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减少了11.7%和2.3%,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增长了16.4%。同时,二级、三级医院药占比已从改革前的43%下降到34%,改革后累计节约医药费用67.4亿元。
记者 李琳 特约记者 姚秀军 实习生 韩宗洋
信息来源:健康报网站 http://www.jkb.com.cn/news/depth/2018/0719/434172.html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