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唯有勤洗手和戴口罩是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有效法宝,可是频繁的洗手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北方的冬春季很多人容易出现皮肤皲裂,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开裂子,特别是洗完手后没有及时干燥,接触冷风后容易出现,轻则干燥起皮脱屑,重则疼痛瘙痒、开裂渗血。当下如何做到频繁洗手而又减少皮肤皲裂呢?
由于皮肤最外面一层是角质层,而在它表面还覆有一层皮脂膜。由皮脂膜、角质层角蛋白、细胞间脂质组成的屏障,是皮肤的保护墙。经历了频繁的皮肤清洁剂消毒过程后,皮肤的皮脂膜屏障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变得脆弱,若不及时进行正确的护理和保湿,容易造成皮肤伤害。因此,防止皮肤皲裂的办法就是重视皮肤护理,做好皮肤保湿。
1.健康状态下:只需根据不同皮肤类型,选择含不同比例水、油、乳化剂的混合物作为保湿剂涂抹。
①干性皮肤:需选择含油及乳化剂成分较高的乳剂或霜剂;
②油性皮肤:需选择含少量油或乳化剂、比较清爽的乳剂和霜剂;
③混合性皮肤:主要表现为脸颊干燥,油脂分泌旺盛,宜分区选择不同保湿剂外用。
2.生病状态下:在常规治疗所用外用药物以外,应针对破损的皮肤屏障涂抹皮肤保湿剂。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由于需要长时间使用防护设备,常造成皮肤干燥,建议可涂抹保湿时间比较持久且无刺激性的霜剂或乳剂,如维生素E乳膏、绵羊油、凡士林以及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护手霜、润肤乳等。
(一双援鄂医生的手)
第二个问题是皮肤损害包括过敏、浸渍、压伤,接触了常用的消毒剂如75%乙醇、含氯消毒剂、橡胶手套等,多在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瘙痒,严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甚至糜烂破溃,继发感染,极少数可引起全身过敏反应。持续穿戴这些橡胶制品,则会因透气性较差致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发生浸渍,表现为局部皮肤变软、发白、起皱、脱皮等。常时间戴口罩还会引起鼻梁处、面颊处、耳后压伤等。
皮肤过敏时处置原则:(1)首先停止使用可疑消毒剂,更换为其它非过敏产品。(2)若皮疹较轻,可在停用3-5天后自行改善,无需特殊处理。(3)若皮疹严重,瘙痒明显,可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外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卤米松乳膏等。防止浸渍与压伤主要在于选用合适防护用品,穿戴时间不宜过长,穿戴前可以局部涂抹润肤剂。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马帅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医师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