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眼前的这两个小伙子都姓刘,刘林田,34岁,北京房山人,毕业首医护理专业;高高大大的刘向楠只比刘林田小半岁,北京怀柔人,是同期协和护理专业毕业生,那年两人来到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工作,成了13年的老同事,这次成了朝夕相处的战友,虽然不在同一个护理小组,但是说起这次战斗的生活、工作,共同语言越来越多。
左:刘林田, 右:刘向楠
2月18日准备摩拳擦掌武汉一拼的刘林田和刘向楠,终于上了地坛医院的一线。ECMO、呼吸机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事,2015年他们还双双拿下北京市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
来地坛医院得到家人的支持
“17号接到通知,第二天就来到了地坛,”刘向楠虽然是两个儿子的父亲,一个7岁,一个3岁,“可家里都非常支持,尤其是我爱人。”向楠上了一线两个孩子都交给爱人和岳父母照顾。小一个月没回家,不过常常和家人视频,看看两个宝贝儿子“闹翻天”也挺乐呵。
刘向楠和他护理的患者
依然单身的刘林田的爸妈有点担忧儿子,但是弟弟马上安抚爸妈 ,“我弟弟是党员,军人出身,特别支持我。”刘林田对弟弟的理解很欣慰。
刘林田和他护理的患者交流
最美看夕阳
“虽然ICU病人的身体护理是最主要的,但是到了后期,心理护理更重要”刘林田说。一位阿姨总是心心念念家里种的花草和蔬菜,每天都要和刘林田叨唠几句,刘林田就对她说:“阿姨,您得好好吃饭,好好治疗啊,只有身体好了才能回家照顾花草”、“再说现在还不到种植的季节呢,等您病好了刚好可以回家种花了,多好啊!”……
大家还记得武汉那个陪八旬老人看落日的图片吗?这场景在地坛医院也曾出现过。住在ICU的一位患者,自从能说话以来,情绪一直不太好,她告诉刘林田,每天待在病房里看不到太阳,也分不清东西南北,刘林田记在了心里。一天下午刘林田推着她去做CT,特意在走廊里停留了一下,指着太阳对她说:“阿姨,您看,那边是西边,太阳在那里呢。”
“自从看了夕阳景,这位阿姨有了奔头,心情大好。”刘林田说,“配合治疗、康复,她的变化我们心里也高兴啊。”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谁说不是呢。
自从接了倔老爷子送来的“大礼”
“有位老人家真倔,不大爱搭理我们,也不配合治疗护理。可自从收了他的‘大礼’以后,他就变了。”刘向楠的话,引得一旁的刘林田“坏笑”,笔者晕,忙问:“啥大礼?”“一泡从床中间淌到床尾的稀便。”护士们一点儿不嫌弃,又洗又擦,床单、衣服换了个遍,老爷子的心是肉长的,他不好意思了:“家里儿女也做不到这样啊?!”刘向楠说,”从这儿以后,他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我每次接班都会到他房间看看他,”老爷子一眼就能认出块头儿小200斤的刘向楠,“见我就‘小刘!、小刘’地主动和我说话。”
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这里的老师、同事都特别好”,提起地坛医院的战友,刘林田、刘向楠有共同的感受。
刘林田的老师是孙凤祯、刘向楠的老师是张明越,两位老师都十分负责,工作中有什么不会的事情,她们都倾囊相助。如何涂抹洗手液,酒精消毒,指导护理记录的书写、医嘱的处理等等。女性的细致入微、天生会照顾人都体现出来了。特别是紧盯着他们穿脱防护服,从不含糊,生怕哪里做得不到位让病毒钻了空子,护目镜也都会提前给他们用酒精擦拭一遍。
上图孙凤桢、下图为张明越
刘林田还报料说,“咱地坛医院ICU 1997年出生的小护士许心怡喜欢漫画,下半夜护理任务不重、大家又都很疲惫的时候,她就会在隔离衣上给我们画画,让大家身心放松。”地坛医院的工作气氛特别融洽,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即使身体十分疲惫,他们也不觉得辛苦。
90后许心怡和她画在防护服上的画
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刘林田、刘向楠对党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俩人已经向安贞医院党委提出申请,“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场战役让大批的有志青年体会着党的力量,感受着国家的强大。从大刘、小刘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战胜疫情全国、全市一盘棋的大布局!祝愿他们早日加入党组织,书写更多彩的人生画卷。
梁清君 陈明莲/文
部分图片ICU提供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