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憋住!”3月12日,北京地坛医院放射科CT室内,李硕正在为一名患者进行CT检查。前不久,他刚完成感染病急诊CT室的支援工作,新冠患者都会在那里接受影像学检查。
李硕与他的11位同事,屏蔽在铅门之后,每人每天在防护服包裹下工作6小时以上,默默为新冠肺炎患者拍CT片、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1月20日,北京的夜晚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新冠病毒已悄然来袭……晚上7:20,李硕正在家里擦玻璃,电话突然响了,科主任告诉他,有个新冠确诊患者要马上做CT。隐约感觉到事态严重性的李硕不敢耽搁,从家到医院31公里的路只用了不到30分钟。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和护目镜,熟练地操作着CT仪。当晚,他住在了医院。
从那天开始,李硕平均一天要为上百名新冠患者和疑似患者拍摄CT。一些ICU的重症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自身是昏迷状态,而且需要带着呼吸机、ECMO等体外支持设备。李硕非常细心,每次都边操作边通过玻璃观察患者情况,一方面防止机器把患者夹伤,另一方面防止呼吸机等设备脱落。“虽然CT只需要2-3分钟,但也要确保患者的绝对安全。”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确诊患者完成检查后,李硕需要对整个CT室和操作间进行消毒,“紫外线消毒灯、84消毒液,通通用上。”在将地表、墙壁、操作间用84消毒液仔细擦拭后,还需要间隔40分钟才可以开始后面的工作。
虽然CT检查,与患者相处的时间很短,但这其中还是有很多让李硕感动的点滴瞬间。有一次李硕给9个月大的患儿奇奇做CT,“小孩儿不可能像大人那样听话,我们也不能给她用镇静剂。于是我、护士和孩子妈妈一起哄她,直到差不多哄睡着了才开始做。”
有一天李硕夜班,来了一名发热的小伙子,他神情慌张、情绪激动,“大夫,我这两天一直发烧……”李硕一边安慰他,一边指导他吸气、均匀呼气。影像学显示,小伙子肺部CT不符合新冠肺炎特征,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小伙子走后,李硕继续对后面的病人进行检查……过了一会儿,小伙子抱着一堆面包和牛奶回来了。把牛奶面包递到在场所有医生和护士手里,小伙子连连道谢。“很感动,周围便利店都关门了,也不知道他跑了多远才买到。”
在李硕看来,患者的一个鞠躬、一句“你们真辛苦。”都是他忙碌工作的最好慰藉。
放射科的小伙子们,需要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李硕为了在穿着防护服期间不去厕所,他往往在上班前2小时就不再喝水了,加上工作的时间,8小时滴水不进。“大家都知道一线的医务人员被防护服包裹,很辛苦,但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窥探到这种疲倦的感觉。”李硕告诉我们,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护目镜里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哈气,“很多时候眼睛都快贴上电脑屏幕了,甚至用护目镜侧面的空隙才能看清CT的图像。”随着活动,体内的热气隔绝在皮肤与防护服之间,始终不能消散。“脑顶上的汗,无数次沿着后脑勺顺着后脖颈一直滑向后背,刷手服也会湿透。”
CT检查是新冠肺炎诊断和判断患者病情进展、转归的重要依据。李硕说,我们的工作不能有一点疏忽、一点差错,要给医生信得过的诊断依据。“一定要认真、再认真。”
采访中李硕反复说,其实他只是放射科团队的一员,其它11名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也和他一样执着坚守,他们也很辛苦。放射科,是临床医生的“一只眼睛”,也是抗疫一线的“侦察兵”。
(放射科技术组前线人员名单:李硕、杜霄鹏、冯明男、关燕斌、刘栋、付士禹、郭明楠、陈泽华、王帅迪、黄顺星、 张欢、李乾伦)
文:巩阳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