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欣。来自北京地坛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同行们喜欢叫我们科室为“院感”。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医院里还有这么一个科室。不清楚我们是做什么的。甭说老百姓了,就是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说不全我们的职责有多少。今天我就给您简单的给您讲讲我们院感这些事。
98年我就来到地坛,做了17年的护理工作。SARS、禽流感都经历过。回想这段临床工作,我面对疫情的时候,穿着防护服,冲在前面,形容这段经历,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台前的工作者。那来到院感以后呢,我更像一个默默工作的幕后工作者。
面对疫情,我们院感的工作是要做到前面的,疑似、确诊、发热患者,不同患者要收治在不同的区域,在发热门诊这个公共的区域,怎么最快的区分它们,从而把他们安全的隔开。进入到病房,应该走哪条路径,能够避免不同的患者不交叉。
就拿一个简单的CT的检查举例子吧,作为院感部门来说,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不同的患者要选不同的电梯、错开不同的检查时段,进入到CT室。CT室还要根据不同时段的患者调整不同的防护级别。这些路径的设定,还有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选择,这些防护用具指的是是否需要穿防护服,是佩戴外科口罩呢、还是N95口罩,这些方方面面都是院感科提前要做好部署的。包括隔离区的垃圾怎么处理,患者的分泌物如何消毒。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想到、做到,都有可能导致患者之间、医患之间产生交叉感染。
可以说,我们院感,始终在幕后默默地做着这些细节上的工作,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并且守护每一名同事的安全。院感工作化隐患于无形,灭危机于萌芽。院感不能出事,一出事就是大事。我们的工作太重要了。
01 最感人至深的一份“外卖”
不说医院里的事了,和您说说发生在我身边,那些实实在在的老百姓带给我的感动吧。
在忙碌的二月,院感同事过生日,因为太辛苦,想为她买个蛋糕给她庆祝一下。但是由于那时的北京城,很多闪送、快递人员非常少。尤其是还要送到风口浪尖的地坛医院,我几乎断定不会有人接单,结果终于盼到一个师傅接单了。当天我正在病房里,突然接到师傅的电话,师傅就问我,你是在隔离病房吗。我当时就猜到师傅一定是害怕,怕来到隔离区被传染。于是我安慰师傅,让师傅把蛋糕送到门卫处就可以了,保证师傅不会见到我,让他安心。
万万没想到,师傅却说:“我不害怕,我就想问问您是不是隔离区的医生,如果是的话,这一单算我的,你们每天太辛苦。祝今天过生日的医生,生日快乐。”当时我就拿着电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滋味。因为忙,很快挂了电话,那一天也过得很快,但那一天蛋糕的味道一直在我心里。
02两个不同职业的“加班者”
在北京最冷的那几天,下大雪,我记得下班已经很晚啦。车在医院里,几天没动过了,挡风玻璃全都被冰雪冻住啦。我就试着在平台上叫了“滴滴”。以为要等半天,结果很快车就到了。上车后,和司机师傅没有交谈,我就给家里打电话。并且告诉家里人,我今天吃过晚饭了,让他们该休息就休息,不要等我了。
挂断电话,司机师傅就和我攀谈起来,我询问师傅,这么晚了,您能这么快的接单,正好经过吧。师傅幽默地说,咱们哪有那缘分呀。现在这个时候普通的老百姓都家里隔离呢,用车的少,我们这些滴滴司机能出活儿,就是奔着你们来的。我天天守在医院门口,就是为了能多接几个像你这样加班的医务工作者,我这也算为首都防疫工作加个班吧。
两个不同职业的加班者,一路话题不断。到达目的地后,滴滴平台免去了我的车费。我们互相祝保重。
两件小事,一直鼓励着我,温暖着我。问我疫情过后的展望。我希望继续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做好每一环节,但我更希望更多的人关注院感、重视院感。创造我们安全的医疗环境。
我还想说,曾经面对伤医事件的我感到过灰心、失望。但经历了这次疫情,我会坚定我的初心,热爱我的工作。以后的路上可能还会遇到误解,但是我会鼓励自己和身边同事,因为这个寒冷的冬天带给我的感动,会一直温暖着我。
院感科 刘欣/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