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冠肺炎”三要点
目前,北京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在密闭场所活动时间增多,呼吸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加大。
勤洗手、戴口罩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可是你知道怎么带口罩才管用吗?你听说过“内外夹弓大力腕”吗?你真的会“打喷嚏”吗?今天,小编为你送上一份预防“新冠肺炎”三要点!一定要记下来哦!
No.1 正确戴口罩
我们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才能起到防范的作用。快来照图学习
平展口罩
双手平拉推向面部
右手将护绳绕在耳根部
右手扶住口罩,左手将护绳绕在耳根部
右手塑形固定,使口罩紧贴鼻梁,左手向下拉口罩边缘
正确佩戴口罩
No.2 正确洗手
洗手!洗手!洗手!重要的事儿说三遍!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手卫生,外出回来别忘了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水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尽量少用双手触摸脸、揉眼睛。
口诀拿去,不谢!“内外夹弓大立腕”
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弓: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大: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立:将一手五指指尖并拢在另一手的掌心处揉搓,洗净指尖。
腕: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注意:每个步骤搓揉不少于15秒。
No.3 保持社交距离 学会“咳嗽”
保持社交距离
为什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中,一再强调要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大家都知道,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始终强调要保持社交距离。
首先,新冠、流感等病毒均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当人说话、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病毒会随飞沫排出到空气中,研究表明,在重力的作用下飞沫从人体口鼻排出到落地的水平距离一般在1米以内,近距离接触的人,如果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则有导致感染的风险,所以建议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至少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当我们正常说话的时候,随着气流呼出的细小飞沫、液滴究竟能漂多远?
这是空气动力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大的、比较重的液滴,会沉降在身体前方一米左右的距离,个别小微粒漂浮的距离会比较长,可能在2-3米,甚至5米。
为什么国内制定的是一米线呢?
一方面是因为绝大多数飞沫会落在身体一米之内的距离,两人保持中间一米,相对比较安全;
另一方面,如果对话的两人其中一方戴了口罩,尤其是传染病的患者,飞沫大部分就能被他的口罩遮住,另一个人自然就会更安全,如果对话的双方都戴了口罩,就可以实现双向防护。
尤其我国现在在全民都戴口罩的情况下,还保持着一米,就更加安全了。
注意咳嗽礼仪
咳嗽、打喷嚏要用胳膊肘遮挡,千万不要用手捂。
用手的捂的话,看起来很有礼貌,实际上用手捂的背后隐藏了很大的危险。因为罹患呼吸道传染病时,咳嗽、打喷嚏这个动作,会释放大量病毒,病毒数量常常以万计。
病毒污染手之后,人们往往不能及时洗手,然后手接触的地方也会被病毒污染,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桌面等物体表面等。此时,另外一个人的手接触这些部位,如果不洗手,病毒便通过污染的手传播开来。
而用胳膊肘遮挡,病毒喷在衣服上,不会污染其他物体表面。因此,特别强调,要注意咳嗽礼仪,同时,不洗手不能接触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口、鼻等黏膜部位。
审核专家:郭嘉祯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