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十二讲 窄QRS心动过速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 薛松维
一、阵发性心动过速概述
1.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主动性快速异位心律失常,通常具有快速电激动的特点,常与早搏有关,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折返激动。
2. “宽”与“窄”是指QRS时限,QRS≥0.12S时称为“宽”,QRS<0.11S时称为“窄”。
3. 过去认为宽QRS为室性心动过速,窄QRS为室上心动过速,但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WPW)、伴有束枝传导阻滞(BBB)、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Ashman现象)时可使窄QRS变成宽QRS。
4. 用宽与窄QRS心动过速名称代替室性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命名,其重要意义在于两者临床处理原则截然不同。
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从发生部位上可分为:心房及房室交界区两大部分,由于两者界线不是十分明确,并且临床治疗原则基本相同,因此如不易区分可笼统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
6.阵发性室上速(PSVT)主要有两大类型: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可分为慢通道下传、快通道逆传型与快通道下传、慢通道逆传型;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可分为正向型与逆向型。上述两大类型约占PSVT的90%以上。在上述四小类型中,只有逆向型AVRT是宽QRS心动过速,其余三种为窄QRS心动过速。
7.窄QRS的PSVT还有其他类型如:房内折返型心动过速(IART)、窦房结折返型心动过速(SNRT)、自律性增高型房性心动过速(AAT)及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Chaotic AT)或称多源性房速(MAT)。因这些类型发生比较少,本讲不做介绍。注意AAT发生机制不是折返,而是自律性增高,心动过速初发时常有所谓的“温醒(Warm up)现象”,常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可持续很长时间,此时称无休止性或几乎无休止性房速。而MAT常由多源性房早而来,半数以后转变为心房颤动,其发生机制也不是折返,可能与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或后除极有关。MAT发作常有病理基础,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钙拮抗剂有助于终止发作。
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心电图特征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al-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形式,约占50%-60%,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临床心率变化快,多数在170次/min。AVNRT电生理基础是房室结双通道结构,这里简要复习双通道与折返激动形成的关系(见图22-1)。
图22-1 房室结双通道结构与折返关系示意图
(左图显示:激动沿快通道(ß)下传至心室产生正常的P-R间期及QRS波,而沿慢通道(α)正传与逆传时均遇到其不应期的干扰而不表现。中图显示:如房早来临时,快通道(ß)不应期长,激动只能从慢通道(α)下传,产生一个较长的P-R间期及正常的QRS波,而此时因快通道(ß)不应期已过,激动可以通过快通道(ß)逆传至心房,产生心房回波即“逆P”。
右图显示:如这种异位激动适逢其时的出现,如此形成反复即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① 20%的正常人存在房室结双通道结构,有解剖学双通道或功能学双通道。可分为慢通道与快通道:慢径通道称α通道,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快通道称ß通道,传导速度快、不应期长。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可出现长短交替的P-R间期,两者相差0.06秒以上,提示房室结双通道的存在(见图22-2)。
图22-2 典型房室结双通道心电图1例
(本图显示窦性心律时,两种不同长度的P-R间期交替出现,提示房室结存在双通道结构。)
② 正常人虽有双通道,但窦房结激动是沿快通道下传,产生了QRS波,而沿慢通道下传的激动传至希氏束时,该部位已处于前面快通道经过不应期期间,因此不表现。此时表现为正常的P-R间期和QRS波群。
③心房回波(Atrial echo)形成:当房早下传时,由于快通道不应期长,尚在上一次窦性激动的不应期中,因此不能从快通道下传;只能从慢通道缓慢下传,从而产生一个较长的P-R间期。
下传的冲动一方面进入希氏束引起心室除极产生了QRS波;另一方面沿着快通道逆传,如果此时快通道已过了不应期,则会引起心房回波。表现在心电图上是QRS波后有个逆向型P波(以下简称逆P)(见图22-3)。如果此时慢通道尚处在不应期中,激动则不能再次下传,这就不能形成折返,也就谈不上心动过速,只是到心房回波为止。
图22-3 心房回波(逆P)心电图1例
(本图显示房室结双通道结构导致的慢快型AVNRT,注意在S波结尾处可见“逆P”。)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有两种类型,即慢快型与快慢型,前者多见,后者少见(见图22-4)。
图22-4 两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机制示意图
(左图为慢快型AVNRT示意图,即激动沿慢径下传、快径回传形成的折返;右图为快慢型AVNRT示意图,即激动沿快径下传、慢径回传形成的折返。)
1.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快型AVNRT即是慢通道下传、快通道逆传型(见图22-4左图),这是最多见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人多见),表现为窄QRS。占AVNRT的90%以上,也称为典型的AVNRT。
接前所述,如出现心房回波后,慢通道可以前传、快通道可以逆传。条件是房早出现的更早,即可以构成折返,进而形成心动过速,这就是典型的PSVT中的AVNRT。心电图主要特征是:心动过速的第一个QRS前有较长的P-R间期,QRS后有心房回波(逆P)(见图22-5 & 6)。其它特征还有:心动过速频率为150-220次/分(多数在200次/分以下)、R-R间期绝对均齐、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窄QRS)、可有继发性ST-T改变、P波可有可无(“逆P”与QRS重叠,但有时可在QRS后出现)。有时在窦性心律的情况下,出现两种不同长度的P-R间期(见图22-2)。
图22-5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1例
(本图特征:前2次为正常窦性心律,第3个QRS前为房早的P波,P-R间期延长,由此诱发其后的AVNRT,窄QRS型,心室率166次/分,注意从第3个QRS起,每个S波结尾处都有“逆P”。)
图22-6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1例
(本图特点是窄QRS、R-R间期绝对均齐、心率185次/分,P-R间期长、S波结尾时可见“逆P”。)
2.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快慢型AVNRT即是快通道下传、慢通道逆传型(见图22-4右图),这是少见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儿童多见),也表现为窄QRS。占AVNRT的10%不足,也称为不典型的AVNRT。
本型心电图特征为:①心动过速的诱发不一定依赖于提前的房早,可以由窦律加速引起。如由房早引发其P-R间期一般正常;②心室率较慢快型慢,一般多在120-150次/分;③“逆P”远离QRS波群,常介于两次R-R间期之间,距离后面的QRS更近一些,即R-Pˊ 间期> Pˊ-R间期(见图22-7 & 8)。
图22-7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1例
(本图特点是窄QRS、R-R间期绝对均齐、心率148次/分, “逆P”出现在两次QRS波群之间、位于T波结尾处,同时R-Pˊ > Pˊ-R。)
图22-8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1例
(本图特点是窄QRS心动过速、R-R间期绝对均齐、心率150次/分,“逆P”出现在T波结尾处,R-Pˊ > Pˊ-R。)
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特征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al-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第二个主要类型,约占40%。AVRT电生理基础是房室旁道或预激旁道的存在,这个问题在上两讲中专题介绍,这里还要顺便说几句。预激旁道主要是房室旁道(Kent束),其表现为P-R间期短、有δ波,QRS波群增宽,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为典型预激,又称W-P-W综合征。正常房室间传导是一种递减性传导,但旁道电生理特征是“全”和“无”关系,即要么不传导,只要传导开始就是一种极快速的传导(见图22-9)。由于预激旁道的存在,使阵发性室上速变得更为复杂,少数变的极凶险。AVRT分顺传型和逆传型两种类型。
图22-9 旁道参与的窄QRS心动过速心电图1例
(本图显示:第1及第2次心搏为窦性心律时呈现典型预激旁道特征,第3次心搏前为房早诱发的、旁道参与的顺传型AVRT。表现为窄QRS,心率由60次/分突然增快至150次/分。)
1.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
顺传型AVRT指的是在这种折返性室上速形成中,房室结为顺传,即前传或下传,而旁道作为逆传或回传构成一个折返环路。当患有隐匿性预激时,这种房室旁道为隐匿性旁道,其为单向传导阻滞,即只能逆向传导、无前传功能。即使出现快速心房率时也不会发生快速心室反应。但这种隐匿性旁道的存在,会给房室之间形成折返传导提供条件,进而发生顺传型AVRT。这种AVRT是窄QRS,其占全部AVRT的90%以上,其愈后较好。
顺传型AVRT心电图特征为:
① 多数由隐匿性旁道引起,因此缺乏δ波,极少数由隐性甚至显性旁道引发;
② 可由房早或室早诱发。如房早诱发,P-R间期正常;
③ 发作时呈窄QRS;
④ 心室率150-220/分,多数≥200次/分;
⑤ R-R间期绝对均齐;
⑥ 少数在QRS波群后可见“逆P”,但R-Pˊ 间期< Pˊ-R间期(见图22-10);
⑦可伴有继发ST-T改变。
|
图22-10 顺传型AVRT心电图1例
(本图特点:心率快而均齐,心率160次/分,为窄QRS,无δ波, QRS后可见“逆P”, R-Pˊ 间期< Pˊ-R间期,并伴继发性ST-T改变。)
2.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AVRT)
逆传型AVRT少见,约占AVRT的5%,但属于潜在危险的PSVT。其电生理基础为激动沿显性旁道顺传或称前传、下传,而经房室结逆传或称回传构成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开始时旁道和房室结共同竞争下传,但旁道传导速度快、不应期短,所以抑制了房室结前传而形成显性预激。或者房性早搏到达房室交界区时,房室结处于不应期间,使激动只能由旁道下传。另外,有时隐性预激(潜在性预激)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其旁道的前传功能得以体现,这也构成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逆传性AVRT心电图特点(见图22-11及上讲21-6):①有典型预激图形的δ波;②发作时呈宽QRS,容易误诊为室性心动过速;③R-R间期绝对均齐,心室率150-240次/分,多数≥200次/分; ④有时可见“逆P”,“逆P”在两次R波之间,靠后一些。
图22-11 逆传性AVRT心电图1例
(本图显示显性旁道参与的逆传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时心率75次/分,P-R间期短、有δ波。发生心动过速时同一导联为宽QRS,心率150次/分,酷似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A-AVRT临床特征:通常发作持续时间短,可自行终止。如持续时间长可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必须尽快中止发作。更为严重的是医生对此型认识不足,尤其在治疗时使用静脉西地兰、异搏定、腺苷及ß-受体阻滞剂后。上述药物均明显抑制房室结传导,是治疗窄QRS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但此时如抑制房室结正常传导,反而有利于旁道加速下传,使心动过速更快,甚至衍变成真正的室速、室颤。此时应该选用能抑制旁道的药物,如普鲁卡因胺、心律平、胺碘酮或直接电转复。
[思考题]
84.窄QRS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速(PSVT)之间有何关系?
85.阵发性室上速产生的主要的机制是什么?
86.AVNRT与AVRT在心动过速形成上有什么区别?
87.慢快型AVNRT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88.顺传型AVRT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89.治疗逆传型AVRT时为什么不能使用西地兰等药物?
【本讲小结】
1. 窄QRS心动过速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主要类型。
2. PSVT形成主要的机制是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3. AVNRT的电生理基础房室结内存在的双通道结构,可分为慢快型AVNRT与快慢型AVNRT两种。
4. AVRT的电生理基础是房室旁道的存在。根据传导环路上房室结传导的方向,把AVRT分为顺传型与逆传型两种。前者为房室结顺传、旁道逆传;后者为旁道顺传、房室结逆传。
5. 慢快型AVNRT与快慢型AVNRT及顺传型AVRT这三种心动过速均为窄QRS心动过速,只有逆传型AVRT为宽QRS心动过速。
6. 逆传型AVRT虽然也属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范畴,但应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处理。(思考题见右上方)
相关信息